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田艺苗
田艺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34
  • 关注人气:1,2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敬贝聿铭/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2019-05-18 19:22:41)
标签:

杂谈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作为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因为中国设计了多座经典的建筑,包括中国银行总部、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他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他还在退休十几年再度出山,为故乡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了尊重苏州园林的特色,贝聿铭特地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将苏州博物馆建成了这个城市最具灵气的地方。

数十年来,贝聿铭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也被认为“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这个名字

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

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

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贝聿铭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

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1.经典作品

2.作品摘选

3.贝老经历

(本文较长,需耐心观看)

第一部分

【经典作品】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83年—1989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与卢浮宫金字塔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 多哈

2000—2008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

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贝老的目标是

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

或如他所说的,

捕捉住“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

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

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老以桃花源为原型,

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

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

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

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唯美景致处处动人,让人留以回味。

美术馆平面图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局部鸟瞰图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鸟瞰图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隧道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在建筑的构造上,

玻璃、钢铁结构

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香港中银大厦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香港中银大厦

楼高七十层

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

外形极富想象力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模型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在研究结构模型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第二部分

【其他作品摘选】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中国北京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香山饭店

北京

198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路思义纪念教堂

台湾中海大学

1956—1963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艾佛森美术馆

1968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

1960-1967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1969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波士顿美术馆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

1976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罗彻斯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1976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费城社会山项目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上海艺术博物馆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威斯纳馆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1985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达拉斯市政厅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1981—1989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大厦

休斯顿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雅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澳门科学馆

2006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第三部分

【贝老经历】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

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

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

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

与戈、毛、毕姓人家

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

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父亲贝祖诒和夫人蒋士云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少年贝聿铭在狮子林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1935年,年轻的贝聿铭远渡重洋留学

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

贝聿铭在哈佛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毕业后

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哈佛短暂的留校任教之后

受邀加盟纽约地产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

从事商业房地产的规划和设计

而且一干就是1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十二年中

贝聿铭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

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

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

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章等。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

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

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

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

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

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与家人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1964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和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巴黎卢浮宫施工现场,

中间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

密特朗旁边戴红色安全帽的是贝聿铭。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与罗纳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合影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与儿子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致敬贝聿铭 / 怀念他走过的102年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

数不尽道不完

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老

“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

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

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

贝老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他用了100年的时间

倾其一生

只为向世人呈现

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谨以此文

向贝老致敬

来源:微设计(ID:land-20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