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镜中之镜

(2010-05-11 18:44:24)
标签:

乐评

阿沃帕特

文化

    这张ECM出品的阿沃·帕特《Alina》,是我问环球唱片的公关小胖讨来的。小胖拎着两大摞环球的新唱片来找我一起喝星巴克,我翻了一遍统统推还给他,等他举着两杯焦糖拿铁结帐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把他藏在书包里的宝贝也翻出来了,一张浅蓝色封面的《Alina》,只见他两眼鼓成了两只乒乓球,大叫“这个不能给!”后来,待我们激烈探讨了一下午的阿沃·帕特之后,小胖终于壮烈地把这张唱片送给了我。

    我要怎么诠释叫我们如获至宝的阿沃·帕特呢?优美动听,神秘主义,简约大师?这些音乐辞书上的介绍基本上都是一本正经的鬼扯。阿沃·帕特(Arvo Pärt),出生于1935年,爱沙尼亚当代作曲家。我们曾经在马特·戴蒙主演的电影《盖瑞》和林怀民的“云门”舞作《竹梦》中,听过他的乐曲。帕特早期曾模仿20世纪的一些潮流来作曲,十二音、新古典、原始主义、民族乐派,他都一一尝试过。直到经历了一段“写一个音的信心都没有”的人生低谷之后,他仿佛听见了自己体内的乐声。之后他皈依了东正教,开始研习古代音乐,像素歌,格里高利圣咏、平行复音。后来他写作的音乐也都是宗教音乐的,如合唱《柏林弥撒》,第一交响曲《平行复音》、《白板》和《前奏与赋格》。

   帕特的音乐,很静,很简单。坚持千篇一律。这种简单若是没有内部的严密逻辑就容易涣散。他于是总结出了一种“钟鸣”写法,在每一行交织的旋律中,贯穿严格的秩序。他的这种写法被喻为“多棱镜”,即在曲线流动中反映了和声与对位的折射。此外也许还有一重音乐现象学上的“折射”——这样安静的艺术家本来无意称霸时代,但却只有这样安静的艺术家才能屏息凝听时代的脉动,他无意表现时代,却捉摸到了时代的隐痼之源。他的多棱镜的折射更是全方位照明,他的音乐常常被用在流行文化产品中,像几米的漫画电影《向左走,向右走》。

    那些具有宗教情怀的曲意幽深的音乐,通篇都是家常的曲调。我相信我和小胖听见了他的寂静、超越,更听见了他转念一瞬的小惊喜,那些熟练中从不妥协的细节。总是在这些细节中,多一点或差一点,音乐的奥秘,人与人的差别,常常就是这么“一点”。因此我们发现,他那种简单,是大师才被允许的简单。

    我听着他那些和声明确却气息幽冥的乐声,想起来的是今年读到的最感动我的文字,英国作家约翰·伯格的短篇小说,《浚河与清河》。在书中,伯格一边煮一道家常的野酸模汤,一边讲述他年少的回忆和眼前一对年轻人的相恋。我为他暮年的迷惑而感动。当时伯格近70岁,不去总结此生是大局在握还是怀才不遇,只是更投入地迷失在时间的细节中,教我们如何观看一颗露珠的闪光和植物表皮的幼细绒毛,教我们推门去发现一个新生的纯洁而娇嫩的感官世界,万古常新。我想,帕特的音乐也一样,它的意义并非来自它的颠覆性,而是来自它再次打开我们耳朵的那一刻的神奇。

《上海壹周》影音专栏5.11

          http://image.clubzone.cn/userFiles/idealbb/20060821/20060821_173844_083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五月FB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