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声音里徘徊

(2009-09-15 19:08:26)
标签:

红蓝白

普列斯纳

朱丽叶比诺什

文化

《上海壹周》影音版9.15

    有朋友问我,平时最喜欢听哪支古典乐曲?一下子竟想不起来。如果像我这样,把音乐当成职业,常常一边听唱片一边翻阅总谱,寻找旋律的骨干音、追索节奏动机与和声走向,如此能够鉴定出音乐的品质,却算不上是一种正确的聆听。

    我能记起的,不是某支曲子,而是一些时光。从早晨刷牙开始黏在嘴唇上的曲调;一个星期天下午的雨和莫名忧郁;冬季傍晚,乘火车旅行,一段冻结在冷风中的乐句;又看见从前的细瘦女孩,仰望蓝天,等到天黑,只为等待一只受伤的鸽子归来,那一刻听见天空中传来了丝丝缕缕的旋律。最美的曲调,总是来自忘情一瞬,也许音乐只是一份感情的事业。

    在奇斯洛夫斯基的著名电影《蓝》里面,诠释自由的同时,也暗示了音乐的意义。电影中这段模仿古典交响合唱的配乐主题,与那个女人努力挣脱丈夫、女儿因车祸丧生带来的阴影其实并不协调。这支乐曲是浑厚有力的,是那个作曲家丈夫未完成的代表作。对于妻子来说,这段音乐变成了无所不在的回忆,在小巷拐角,在街头咖啡馆,在游泳窜出水面的时候,不期而至。后来妻子终于决定提笔写完丈夫的遗作,她在总谱上涂抹去定音鼓,而为那个有力的曲调配上一段温暖的长笛音,在此以配器法说明了剧情:爱跟随生命流转,它消融了创痛,也最终实现了万人的交响。在交响乐中掠过的往昔时光,悲欣交集的一段段碎片,都被音乐重组并重新定义。

    好像也只有这张《红蓝白》的原声碟,一直都在随便听。为电影作曲的是奇斯洛夫斯基的老搭档,普列斯纳(Zbigniew Preisner)。普列斯纳的这支《蓝》的主题,流露了他出色的旋律感,但作曲手法尚不纯熟。这段旋律,虽有交响乐主题的模样,却还是流行音乐的构架,这样规矩的乐句,在大型乐曲中是难以发挥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他后来《红》里面的那支宝莱罗舞曲和《白》的探戈舞曲,节奏的加入消解了他那规矩的旋律带来的孤寂感。

    在奇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中,普列斯纳书写着自己的音乐。这三支主题曲,都是完整而封闭的,似乎无关剧情顾左右而言,因此后来主题曲和电影得以各自去流传。《蓝》是忧郁,配乐却是交响合唱,《红》是优雅的热情,曲调却是散落在巴黎夜色中的淡淡韵律,在《白》的冷漠里面,配合那个倒霉男人的是一段激烈的探戈舞曲。这样的间离令它们与电影共生了圆满,它们为琐碎的日常影像作出总结,也打开了另一重微妙的抒情时分。

    独奏已足够用来概括一生了。普列斯纳喜欢用单簧管、长笛、吉他和竖琴。在《爱情重伤》这样的毁灭感中,普列斯纳给予吉瑞米·艾恩斯仓惶的双眼一支淡淡的吉他Solo,即使站在他面前的那个黑衣女人,像命运一样的不容置疑。在那些镜头里,普列斯纳无言以对,只给个长音,用混响占满了空间。那些漫长的音,离开电影来听,仿佛也密布思虑,呼应了现代都市中的无言冷暖。是的,在越来越逼仄与淡漠的都市里,我们需要的,也许就是这样的音乐,它像我们的快乐转瞬即逝,像我们的崩溃无声无息,也像我们只会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感慨,人生真是丰富啊。

http://www.ynet.com/img.db?3398759+s(5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寂寞的恋人啊
后一篇:二三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