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是身体最美的潮汐

(2009-01-29 20:15:05)
标签:

现代音乐

文化

《上海壹周》:

                         爱是身体最美的潮汐

    一夜醒来,就是新的一年。如同新生,这样的周而复始真好,仿佛就可以荡涤一切前尘。在冬季清晨,仰头呵出的白气,纷纷凝结落地,诺言因此不再虚幻。

     风需要惊动的树叶才会现形,音乐只会在时间流逝中诞生。掌心的线,奔流又抑缓的节奏,才知道与一件事太有缘分,是想分都分不开的。迎接新生的这一天,为了听一支曲子,从早一直听到天黑。

    Google细川俊夫的网页,只看见一份普通的个人简历,罗列了他所得过的奖、荣誉还有音乐受到的评价——“颠覆性的成功”,“这一东西方相遇的作品开启了新的音乐时代……”,等等。这是早就料到的。这些就像一个人的姓名,只是符号,不可能告诉你他眼里的光芒。他是一个日本人,出生于广岛,青年时代远渡重洋,去德国学习作曲,后来成为欧洲当代古典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国内难以找到细川俊夫的唱片,我只听过他的五首管弦乐,拥有他三份手写的乐谱复印件。这张唱片中的《无声之声》,为混声合唱队与管弦乐队而作,是他2007年的作品。

     仿佛他的管弦乐,都是在向德彪西的《大海》致敬。像一颗海螺,储藏了大海的所有声音。这些乐曲听起来都像潮声起伏,打开他潦草的总谱,竟也有海的形态。回归东方的自在无为,才能与欧洲深远的音乐写作理论对峙,同时又要避免单薄无力,于是他凭借海的力量与水的象征意义。他的《海之风》、《旅人》,都有天然的呼吸脉动,还有属于他自己的热情。那些早期的海都在描绘他心里的波澜,少年意气,需要掀动整个乐队来宣誓梦想。

爱是身体最美的潮汐

    到了《无声之声》,第一曲《夜之前奏曲》,开始处并无海的意象,可是很快地,女声合唱如神秘波浪魂牵梦绕。之后的《死与复活》,是这部作品的主体,在合唱中穿插男女声以及童声的朗诵,还有远处警报器在呼啸,他在管弦乐中暗示戏剧性。而后合唱与乐队的呼应,流离而壮阔,结构的力道叫人难以捉摸。《冬之声》则接近静穆的思考。

    长笛像爱情,小号是荣耀,弦乐演绎命运的诡秘莫测,打击乐咆哮失控的风暴之夜,也总会出现。因此他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频繁地记录下休止符。如同时光漫漫,谁都得学会耐心,擅长等待,等待潮汐与风浪,将我们推送到另一个因未知而更神奇的海岸。

   《寺院钟声》这一曲出人意料地缺乏宗教感,而是在海浪中继续搏斗,直到最后一首《春景》,以一支女中音的温柔歌唱告终。原来这是一曲四季的轮回,听起来却像奥德赛的归乡之路,流动的亚洲记忆贯穿在浑厚的西方史诗中。当作曲家的晚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他的乐曲,不需要再去考虑东西方是否相遇,东方的幽玄境界与德奥交响乐的立体思维,在通向永恒的表述中,总是殊途同归。

   爱是身体最美的潮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