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首金!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结束,中国选手陈燮霞以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2公斤夺得金牌。同时,陈燮霞还打破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挺举纪录。
陈燮霞,人送外号小陈,来自八一队,四肢协调且力量均衡,肌肉强健而富有弹性,属于典型的女子力量型身材。该美女可以算得上是大器晚成,2007年已经24岁的陈燮霞才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在清迈世锦赛上包揽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枚金牌。

据悉,陈燮霞于1992年开始进番禺体校训练。那时,体校每年的学费是230元,伙食费100元,另外还要给零花钱,家庭负担沉重。当时陈家主要有十几亩地用作种甘蔗和水稻,再种些瓜菜到市场去卖,每年剩余下来的收入大约5000元至6000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陈父觉得既然女儿被教练选中,就应该学下去,再苦也要坚持。
1994年,陈燮霞正式成为广州伟伦体校举重队队员。其间,燮霞到过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集训,后因个子小、成绩不显著被送回伟伦体校继续训练。1998年,“八一”举重队教练到伟伦体校物色人才,教练就向他推荐了并不起眼的陈燮霞,后经省体育局同意,燮霞就正式成为“八一”举重队的队员,从此事业步入正轨。(呵呵,以上资料由互联网提供,但我实在不能抑制喜悦的心情,于是整理一下,与大家共享。)
如今北京这座城市已被奥运盛况的热情包围,就更让我雀跃不已!不知什么时候我渐渐爱上北京这座城市,想想刚刚考入电影学院时对安徽老家的恋恋不舍,然而如今我已经渐渐融入这座城市;人居然可以这样,不断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环境,继而不断改变,虽然对往事还有眷恋,但依旧不能牵绊你前进的脚步......

刚刚结束在横店《虎山行》的拍摄,一回到北京坐上车飞驰在机场路上,就拼命的往车窗外看,顿时就心生感叹:“天呐,大城市!”有这种想法一点也不夸张,一连几个月身在他乡是一种漂泊的感觉,工作上的压力和劳累倒也可以减轻一些对北京的想念,但依旧是归心似箭,而现在居然已经置身在北京的公路上,仿佛是梦一样!看着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大树,看着整洁的路灯,呼吸着北京的气息(激动的没开空调,就为闻闻北京的味儿),真的是一种幸福,几个月不见久违了的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环路上还专门腾出了一条奥运车道,路灯杆儿上也挂着一幅幅迎接奥运的标语,还是中英文对照的。到了北京市区就更能感受到奥运的气息,每家店面上都挂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大多数骑自行车的市民手里都拿着小国旗挥舞着,有的市民居然在脸上画着国旗的图案,大街上虽然人不多,但几乎每个人脸上那个都洋溢着对北京奥运的期待和喜悦,看到这些形形色色的景象,我也很是兴高采烈,刚把行李送到家就拉着父母一起出去吃夜宵,两位高堂硬着头皮陪我充当了一回动感老年人!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