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U型理论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的奥托•夏莫博士访谈(下)

(2014-05-07 22:57:10)
标签:

u理论

分类: 学习笔谈

转自:学习时报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

U型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奥托·夏莫博士对学习型组织研究试验时,发现并开创的一个新的学习理论。在清华大学,《学习时报》记者对U型理论的创始人奥托·夏莫博士进行了专访。

 

http://s6/mw690/001t6rJJzy6IHnrIcG995&690

寻找事物的本源

记者:中央党校研究学习型组织的专家提出“裸面学习”的概念,认为只有把每个人的面具都摘掉了,才可以达到心灵的沟通。

奥托·夏莫: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在U型理论里面,有一个词源头,源头是从中国的“道”来的。U型理论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它是一个理论架构,这个架构是让我们学会从源头、从问题的第四层去看问题,而不是从原来的经验里去看问题。第二,它是一个方法论。无论是个人、团队、组织,或者一个系统,怎么连接第四层源头然后去做决定,很关键。第三,它是一个人的存在。它教给我们怎样去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做一个真我。

在一个团队里,你说的话并不是你真正想的,而是对方想听的。在企业里,员工所说的话都是老板想听的。但这对于整个组织来说是无益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团队组织的成员讲真话,要有争论。你就好像在一个乐队或在一个体育队里,你是在一个场里面。进入了这个场,就进入了源头。当你真正进入源头之后,才感觉到这个正在生成的未来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去做决定。总之,U型理论是建立在和本源连接的基础上的,当每个人都和这个源头连接的时候,创新的一种新型架构就出现了。U型理论架构实际上是5个小迷你U组成的一个大U。操作方法是把所有利益相关者召集到一起,设立一个场,建立一个原型。

 

 


逾越精神的鸿沟

记者:您能解释一下“原型”这个词吗?另外,我感觉“U”本身就像一个微笑曲线,五个小的“迷你 U”再组成一个大的微笑曲线。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团队组织实现了U型思维之后就可以微笑了?

奥托·夏莫:“原型”这个词,我们现在的英文翻译是Prototype,意思是原型、雏形、蓝本。原型最重要是时间过程。试点改良,再试点改良,再试点再改良,然后推广。对于中国人来说,原型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中国人更多的是悟,坐在这儿想明白再做,这不是一个实干的做法,原型则注重实干。原型就是你原来有一个设想,然后去测试,调研,测试,改良。然后再测试,再调研,再改良,最后出现一个你比较满意的 U型再试点推广。比如说,我们想改变社会的医疗系统,不要马上出台政策,而是找一个小的地方做试点,得到反馈后再与医疗保险的受益者、医院和保险方,以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去讨论、去调研。这样,再得到的反馈,可能会把原来的想法颠覆了。这个试点就是原型。原型是改变几次之后形成的一个成熟的东西,然后我们再把它推广开来。

您把迷你 U比喻成微笑曲线,很形象。U型理论的核心是:共同开始,共同感知。共同感知是用融合的方式来实现的。社会好比一个大剧院或剧场,在这个“场”里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要站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感知。在这一环,怎么样聆听很重要。不聆听,你就无法打开自己的心灵,打开自己的意志,你也就不能有一个真正的新的生成。聆听是在U型的最底部,然后和源头去连接,去反思当下。比如,这次浙江干部的培训班设立了一个关于养老问题的试验。过去,我们的做法可能只是政府和企业在做,老年人只是站在边上看。用了 U型理论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场里,聆听老年人想要的是什么,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感受问题,然后再进入到当下,感受这个源头。在这个场里,每个人都扮演一个角色,自己进入到这里面感受对方。进入到场之后,组织形状就变了。政府要换位思考,老年人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场的中间。这样得出的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成功的方案。

 

 


U型理论所倡导的是横向沟通、跨界合作的共创精神。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民族文化都在面临三个挑战。一是生态鸿沟的挑战:日趋严重的生态破坏(自我与自然的分离)。二是社会鸿沟的挑战: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自我与他人的分离)。三是精神鸿沟的挑战:财富并不代表幸福(自我与自我的分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