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游 |
《诗经》:“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
花溪素有“贵州高原明珠”之誉。
春天,无疑又是花溪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季节。
这是早春二月的一天清晨,我来到距贵阳中心城区仅17公里的花溪。空气中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淡淡的花香,更有难得的宁静和洋溢的野趣。
进了花溪公园,离花溪河还有一截路,便听得河面传来“湫、湫、湫”的鸣叫声,我知道——这是野鸭在叫唤。
到底是春天来了——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花溪河的放鹤洲段,河心有好些每个两三平方米或六七平方米大小的沙洲。洲上长着一簇簇比人高的巴茅草,立着一株株碗口粗的杂木树。很多时候,这些小洲上还开着星星点点的各色野花。
这些生长着茂盛草木的小洲,因地处公园中心,从未遭遇过人为的破坏。
草丰木盛,再加上河面开阔、水流平稳,自然成了各种飞鸟、水禽最理想的家园。它们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被叫作野鸭的水凫。
不知它们是什么时候在此安家的。当地有老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就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在这里快乐地觅食、嬉戏,虽然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但从不担心会有猎枪伺候或石块的惊扰……
也许是喜欢幽静,常见它们独来独往。
但一对对在一起漫游、觅食、鸣唱的情景,还是要更多一些。
那麻黄色身躯和头顶那一簇红色的羽毛,使它们也常常被人误作是鸳鸯。
但野鸭也好,鸳鸯也罢,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人类的朋友。
花溪的山水养育着它们,花溪的人也关爱着它们。它们自然也成了花溪的一道风景线。尤其为这早春的花溪河,增添了几分灵气。
记得有一年媒体报道说,北京的一个什么“海”上生活着一群野鸭,每到冬季,“海”面结冰,野鸭们便飞到别的有活水的地方去。为留住它们,人们便在水中安装水泵,不停地搅水,以维持有一定面积的“海”面不结冰;又安排人员向水中投食,让它们有食可觅……
相比起来,花溪的野鸭们幸福多了——不必担心什么结冰,不必忧虑肚子问题;当然,花溪的人也自在多了——不必去搞什么“破冰工程”,也不必去操办什么饲料,这水中有的是它们的食物!
放眼身边,丛丛新绿已从去冬的茅草中,探出她秀美的身姿。
春之绿来得是如此的有力,让看到她的人神清气爽,为之一振!
早春的花溪,确实有着独特的美!——这是云贵高原的美!
前一篇:从“枯”到“荣”——走过冬季
后一篇:贵阳,究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