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八磜

分类: 人在旅途 |
行走八磜
生命中有很多美好的事情。选一个温暖晴好的日子,与一群志趣相投的友人,到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去漫步游走,这绝对是生命中那件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这个双休日(12月7日),我就与学校的一班同事去了趟怀玉山八磜村,内心的感觉的确非常好,仿佛走进了一处人间天堂。
八磜村位于怀玉山和三清山之间的神仙谷内,现隶属三清山管委会管辖,这里是信江源玉琊溪的源头,是一块镶嵌在三清山奇峰峡谷之间的一处山水奇地,是人们寄情山水,夏天休闲纳凉,秋冬寻访探幽的绝佳去处。
知道八磜村,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学校里的旅行摄影家王老师经常携一班文人骚客去那里采风,那里不光风景美,尤其地处偏僻,民风淳朴,是最能激起文人骚客们创作灵感的地方。最近几年,又听说那里的秀美乡村建设和红色旅游搞得如火如荼,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我早就想到那里走一走,可一直找不到恰当的时间和理由,终于在这个温情的冬日得以如愿以偿。
汽车出了上德高速“三清西”收费站,再沿着三清山风景区连接线行驶数公里,在枫林镇转向去柴门的村道,一路向北走进一个大山谷,车窗外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便开始缓缓展开。
道路是新修建的柏油马路,刷着雪白的斑马线。我们沿着山谷盘旋而上,车窗外,右边是三清,左边是怀玉,两山巍峨耸立,壁立千丈,直插云天,仿佛两幅巨大的山水画卷,立体铺开,在冬日的暖阳下静默万年,热情地敞开胸怀,喜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车子沿着幽深的峡谷,一路蜿蜒,来到一个名为鸳鸯湖的景点停下,这是一处峡谷拦截而成的人工湖,水面不大,是个高空蹦极的游乐园,沿着山坡有一条步行的栈道。四周的山势险峻,栈道和柏油村道从陡峭的石壁间穿过。再往前走,似乎已没有人烟。
想不到峰回路转,我们无意间来到八磜村的山门,只见一块巨石,上面用篆书写着“八磜”两个大字。站在山门,我们一眼望见了远处山脚下一片粉墙黛瓦的村居,在冬日暖阳下显得格外幽静,一派桃花源的景象。真让人想不到,在如此高山峡谷的怀玉山深处,竟然别有洞天,深藏着如此秀美宁静的村居!
在这里,只有柔和的山风,清新的空气,澄碧的清泉,悦耳的鸟鸣,还有暖阳下悠闲地晒着太阳的山民,好像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让人仿佛感觉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在村口,我们遇见了一个卫生巡查员,他告诉我们,八磜最值得一玩的地方就是十八龙潭。他还告诉我们,八磜最能引人关注的,则是因为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935年1月,著名的“八磜战役”就在这龙潭下打响,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国民党重兵发生激战,红军将士700余人壮烈牺牲。龙潭瀑布,悬崖峭立,谷壑深深,这条来自怀玉山的水系,在八磜留下十八龙潭十八瀑,然后折而向东,汇入清澈的玉琊溪。其间近百米落差的瀑布就有九个,可见其山势之险峻。山谷入口处,两棵高高的古松,在悬崖绝壁灌木丛生的山谷里,如鹤立鸡群,特别显眼。那两棵松树我们叫它——哨兵树,这条龙潭河我们叫它——血河。当年国民党部队发现了在这两棵松树下站岗的红军哨兵,断定方志敏红军部队就在龙潭山谷里,于是杀掉哨兵,暗中调集强大的兵力,悄悄地从侧面攀上两边的山崖,把红军围拢在龙潭山谷里。国军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打了整整一夜,红军七百多位壮士牺牲了,山谷潭边到处都是红军的尸体,整条龙潭河水全被染红了。这就是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著名的“八磜战役”。老人用深沉的语气,向我们讲述了那一段虽已远去但依然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当年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八磜打了最后一战,红十军团在怀玉山留下了一段最为悲壮的故事。
听完老人的故事,我们特意徒步沿新修的栈道攀上了龙潭。我们看见龙潭依旧,这片洒满了烈士鲜血的战场依旧,但昔日的硝烟和枪炮声早已远去,只有石壁上的泉水仿佛还在向我们诉说着英雄的故事。
从龙潭返回,我们的内心感觉有些沉重。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绝境中七百勇士那悲壮的瞬间,想到他们当年为什么会被困在如此荒僻的地方,想到他们是怎样跋山涉水,身经百战,历尽千辛万苦,为了今天民族的自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牺牲,他们用鲜血浇开了理想之花,让可爱的中国有了一个光明的前途。如今八磜村仍留下了红军会址、弹坑、战壕、哨兵树等许多遗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后人前来瞻仰。人们重走红军路,追思革命情,传承红色基因,秉承清贫精神。这些都是八磜打造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最好资源。
走在八磜的村道上,路边的村庄规划图一目了然,这里正在打造秀美乡村和红色旅游景区,一个个旅游项目正拔地而起,古老的小山村,正一天天变得美丽起来,时尚起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八磜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好去处,成为怀玉山下一颗美丽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