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琪清:有志者,事竟成

标签:
林琪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林琪清:有志者,事竟成
http://s10/mw690/001t5Blizy7iT1cI54d19&690
林琪清
http://s3/mw690/001t5Blizy7iT1fKTbcb2&690
听这名字,好象有些陌生。不知多少年了,没看他到过几回学校,没见他上过一节课,偶尔出现在校园里,便是弯腰驼背,瘦骨嶙峋,一幅病歪歪的模样。原来,林老师一九八0年就师范毕业分配到我校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几年后就罹患重病。细细算来,至今已有整整三十八个年头了。他三十多年来,几乎被人遗忘,是因为这场大病;然而三十年后,在他花甲之年,却名声雀起,人生圆满,却是因为他的书法。
林老师从小喜欢书法,据他自己讲,十岁的时候,读小学三年级,正值文化大革命,学校经常不上课,他就在家里练习父亲为他买来的柳公权的楷书,他的临摹能力很强,不久,柳体楷书就能写得像模像样了,但是这只能证明他的书法天赋不错,但是真正引导他爱上书法的还是父亲。父亲是个读书不多,但却很有读书人的气质和修养的“老学究”,他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说:读书是做人的面子,写字是读书人的面子,一个读书人字写得不好,那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的。于是父亲要求他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必须写二页毛笔字,天天检查,不写就要受到惩罚。起先他是被动地完成父亲的“任务”,写着写着就入了迷,加上同学和老师的夸奖,渐渐有了成就感,写字变成了一种兴趣。读初一的时候,当时他所在的玉山一中,举办了一次书法比赛,没想到他得了全校第一。初二时,他被学校推选为学生会宣传部长,负责全校的黑板报。一中毕业后,成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下放到七一水库知青场劳动,是场部的宣传骨干。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考上师范,当他一想到这辈子要当个教书育人的老师的时候,他更意识到书法的重要。师范两年,他潜心研习书法理论,临摹学习古今各个名家书法。他特别擅长行书和隶书,且能巧妙地把这两种书体的笔法糅合在一起,行书中有隶书的古朴浑厚,隶书有行书的自由流畅,灵活多变。书法成了他心中的梦想,他要让一个个汉字变成他手中流动的音乐,他要用有形的笔来展示自己内心对汉字无形的美感。
师范毕业,他分配到四股桥初中,做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在他看来,只有做老师,才有时间一门心思练习书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师范毕业时的林老师,是一位英俊潇洒、激情四射的小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把练字当作最好的休息,他的房间里挂满了书法作品。他参加过很多县市书法比赛,也获得过不少奖项。正当他信心满满,成功近在咫尺时,一九八六年,一场大病使他的腰背和四肢变得僵硬,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不得不申请病休在家。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惨遭如此大难,林老师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好长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废人,万念俱灰,身体一点点衰竭,默默地等待着死亡的临近。
一天晚上,长时间忍受病痛折磨的林老师疲惫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无意间,一档传奇人物故事的节目把林老师吸引住了,故事中的人物是一个失去双手,用双脚和嘴叼笔练字的残疾人,林老师被他奇特的书写姿势和出神入化的书法感动了,从他身上得到一股生命的勇气。从此,林老师从电视故事中得到了启迪,开始用他僵硬的手,再次握起毛笔,运足全身力气,全神贯注。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意念所及,全在书法,心无旁鹜,物我两忘。林老师开始感觉到书法带给他的快乐的同时,他的病也奇迹般地有了转机,他渐渐地能走出户外,后来能上街买菜,能爬武安山,再后来能骑电动助力车到学校走走。他逢人便讲是练字治好了他的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尽管林老师的病还没有完全康复,严重的后遗症使他仍旧行动不便,不能走上讲台,但能恢复到这种状况,已经是个奇迹,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最快乐的人,如今他不再奢求什么,一门心思研究他的书法。他真正懂得什么叫做超越自我,什么叫做生命的境界了。
没有了功利欲念的林老师变得平静从容,他每天练字,潜心书艺。为了拓展视野获得当今书法的前沿知识,还自费万余无到省城和北京参加书法培训,接受名家的点拨,开始潜心临帖,从“两王”到米芾,再到“扬州八怪”的金农体隶书,之后,又经历了一段从临帖到创作的过程,历经数载,不断地外出培训和参加比赛,过五关斩六将,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隶书展入展、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法展优秀奖、紀念象山书院830周年全国书法大賽入展、文化即墨杯全国书法展入展、翰墨兵团齐鲁文化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詩经杯全国书法展入展、崇文书院杯全國书法小品展优秀奖、第十届江西省书法临帖展一等奖、第九屆江西省书法临帖展入展、第八屆江西省书法临帖展优秀奖、江西省培训中心首屆临帖展入展、首屆江西省黃庭坚奖书法展入展、江西省第二屆新人新作展三等奖、江西省贛籍將军百战图大型创作(特邀)、江西省秋收起义七十一人书法創作(特邀)、江西省喜迎十九大自作诗书法创作(特邀)、全南"詠梅碑林"书法创作(特邀)。林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地朝着心中的顶峰攀登,最终走进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殿堂。
成名后的林老师,不忘多年来社会和学校的关爱,热心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普及。多年来,他经常装裱赠送书法作品送学校作纪念。退休后多次回学校指导师生书法技艺、上书法课,热情之高,令人感动。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一个长期被病痛折磨的老教师那份拳拳的教育之心。
常言道:“文如其人”。文品就是人品的最好写照,林老师那一手漂亮的好字,也正如他这个人。他和他的书法都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http://s15/mw690/001t5Blizy7iT1jyeKi2e&690
http://s7/mw690/001t5Blizy7iT1jw1kWe6&690
http://s15/mw690/001t5Blizy7iT1jEMkS5e&690
http://s5/mw690/001t5Blizy7iT1jHoAAb4&690
http://s7/mw690/001t5Blizy7iT1nPk4Ce6&690
http://s4/mw690/001t5Blizy7iT1nQhW3c3&690
http://s9/mw690/001t5Blizy7iT1nNBQkc8&690
http://s15/mw690/001t5Blizy7iT1nXAgCce&690
http://s13/mw690/001t5Blizy7iT1o3pSc8c&690
http://s14/mw690/001t5Blizy7iT1o7lKd6d&690
http://s7/mw690/001t5Blizy7iT1ov5B43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