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2021-04-29 11:38:47)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文/图 :鲁超美

清明两天,驾车来回300余公里,在回南宁市路途中,有一个游客服务区,停车打水的功夫,看了景点的介绍,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落,因遗存200多年的夯土建筑群,而打动我。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于是购票,进景区门后,再驾车五六公里,就到达村子——鼓鸣寨。

盘山路不宽,勉强可以两小车相会,但水泥路面质量很好。可以想见,以往出入村寨交通非常不便,因此这古民寨一直隐匿在喧嚣之外,安静的躲在大明山怀抱里,少了尘世的侵扰。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停车步入村寨,完全没有时下A级景区的华丽气派,连丁点的商业气息都找不到,完完全全是一个没有矫揉造作的原生态壮族村落。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临近中午,远看炊烟袅袅。我们踏上古老的石阶,经过巨石阵,一直沿石板坡道,登上寨子最高点,一排排错落有致,黄土围墙,黑色屋顶的夯土房舍一览无余。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见一群村民正在院落中谈笑聊天,我们也上前主动搭讪问好。院子敞阔,位于半山,没有围墙。一位老伯正在往支起的大铁锅下添柴,锅里是翻滚的白色汤汁,可以看见几只光身子全鸡在锅中起伏。

一位大嫂发话了:“你们是来旅游的,等会和我们一起过节。”

“过节?什么节”

“清明节呀!一会我们家族都在这里聚餐,这是我们的习俗。”

我虽早餐不久,没有食欲,但是已经被山民的热情所感染。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我们随意走在村里街巷,一幢土墙斑驳,门厅开裂,用木柱顶住的危楼吸引我的注意。正当我们走近门口凝视,屋里出来一位老妇人,看我们旅行打扮,对“破屋子”如此关心,便热情招呼我们进去参观,正好满足我的好奇心。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踏过门槛,探身进屋,就是一方天井。哇!我惊异的发现,这不就是徽派建筑的“四水归堂”?对称分列,面阔两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天井”透亮,采光通风,格调雅致。靠墙而立高高的木质香案,简洁古朴的摆设,和房屋十分协调,倒是厅堂左墙的一台白色的冰箱,显得有点扎眼。

边仔细打量房屋,边和村妇聊着天,见一女子正从厢房到客厅忙出忙进,老妇人介绍说是她儿媳。女子从竹篓中将一种浅绿色的的果子倒在客厅地上,我便问到:“这是什么果子?”

回答:“八角”。这可是我们村民经济收入的来源。

我用手捡起几颗,放在鼻子下闻闻,是熟悉的五香味道。我想起母亲做卤菜是一定要放这一味调料的。

女子继续说:“近几年,八角的收购价提高了,像这样刚采摘的,八元一斤,是以往年份的三倍多。如果是晒干了,可以收到30元一斤。”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女子忙完手中的活, 竟然从厨房端出两碗冒着热气的五彩糯米饭,边放在桌上,边说:“刚蒸好的你们尝尝。”

我摇摇手推让,老妇人见我不好意思,说到:“我们村里没有饭店,客人老远过来,走到家里不见外,吃一点填填肚子,都是自己家的。”如此诚恳,让你无法拒绝。

走出这人家,从寨子的房墙上,看到一个巨大的“忠”字,这是毛主席时代特有的表达。又发现几处类似的红漆标语,应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冲刷,仍依稀可见。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村子不大,走完所有的街巷,两个小时足以。我们来到寨子的外围,沿着山边水泥路漫步,才发现满山的八角树,正是八角成熟期,许多果子落在地上,我们随意捡了一些。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来到村头,开车进村时经过,有个古民水库,构成了这里绝佳的青山、绿水、村落的美景。天下起雨来,站在水库边,远望夯土古寨全貌,背山依水,层层而上,薄雾缭绕,好似一副大自然的水墨丹青。我不放过机会,冒雨独自在清凉的水库畅游了一番,心中有不枉此行的满足。

壮族古民村——鼓鸣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