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2016-03-05 17:30:46)
标签:

老挝

琅勃拉邦

布施

腊月二十七,磨憨海关一上班,我们就第一波办完了中国出关,老挝入关。4台车在对讲机指挥引导下,一路奔驰在新铺的柏油山路上,正午达到勐赛,在一家中国餐厅用餐。然后又继续穿越100公里山路,最后进入平缓的谷地,于黄昏时分抵达琅勃拉邦。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琅勃拉邦位于老挝北部山区,湄公河、南欧江流经这座秀美的历史古城,小城仅有10万人口,历史上曾经作为首都。老挝小乘佛教就是在琅勃拉邦发端并兴盛的,因此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琅勃拉邦清晨的佛教化缘——布施传之既久,上演了近千年,其壮观场面超出我的想像。我们自驾团队中许多人来琅勃拉邦最期待的就是体验这里独特的布施活动。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次日清晨五点多,我就走出宾馆,在清静的街道上,只有星星灯光,当地人(我发现都是妇孺)默默跪坐在自家门口的路边,地上一张编织的垫子,前面一只竹编提篮,赤着双脚,鞋子反扣在垫子一角,身体端正,双手合在胸前,面部神态安详,等到三三两两身披袈裟的僧人走来,他们才打开篮盖,拿出食物,僧人也很配合的打开挂在前胸的银色盆盖,接受了布施食物后,也静悄悄离去,消失在飘散氤氲的小巷尽头。发完篮中食物,当地人很快也收拾好垫子,起身回到自己的家里。布与施,平等而坦然,他们不需要旁人的打扰,静悄悄完成整个布施过程,我想这应该就是琅勃拉邦绵延千年的布施的真实再现。一种纯粹无染的没有掺杂任何企图的悲心摄受,才真正令我感动。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然而,这整个就几分钟的布施,让我们这些第一次来的游人,因为没有拍到想要的镜头,就不顾当地习俗,冲着布施人就大声问:“玩了吗?还有在哪里?”因为天还没亮,此时我无法看清当地人被冒犯的表情。这时听到游客中有人指路,往前——王宫方向。

步行到几百米处,我看到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这时天已微亮,在众灯闪烁下,一场布施的大戏闪亮登场,游客里手机、相机、闪光灯布阵路中央。布施的席位被清一色的塑料小凳摆满,我们一起来的几名队友向老挝小贩买了席位,2-3万老币,每个人一个小凳和一笼糯米饭,亲自参与布施给僧侣。好几百僧人排成长龙,老者在先,小僧随后,迤逦走来。    有人兴奋的喊道:“来了,来了!”我这才看清众僧全部打着赤脚,不像平常街头或寺庙看到的都穿着拖鞋,这也许是僧人出于对布施者的尊重。游客布施队伍就没有那么讲究规矩了,穿鞋的、叫喊的、站立的、拍照的,施予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门,有糯米饭、糕点、饼干、糖果甚至钱币,僧人们托着挂在肩上的盆钵,不拒绝、不挑拣的由布施者放入钵中。如果放满了,僧人会拿出一些当场布施给在一旁乞讨的穷孩子。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我纯粹作为一个观众,为了看懂琅勃拉邦布施的门道,我临时补充了一点相关知识,这里的寺庙是不开火的,所有僧人的食物都靠着每天清晨布施而来,僧人们严格遵守小乘佛教“过午不食”的戒律,每天只吃早、午两顿饭,过了中午12点就不会再吃东西。还听说近几年,当地政府要求发扬布施佛教文化传承,把原本分散的布施,集中到了我们看到的这条主街上,时间也向后推迟,完完全全成为一场盛大的佛教仪式,一场为招揽游客的商业作秀宣传。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但与今天国内寺庙的完全变味,国人参与的严重功利相比,琅勃拉邦的布施还是带给我一些很人情味的东西。人们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完美的合二为一,才有这样的机会,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深刻地融入当地人生活,体验更深度的老挝文化,得到一种布施的快乐。这就是琅勃拉邦成为最受旅行者喜爱城市的原因吧。

老挝行之二:琅勃拉邦的布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