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半个世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骑过一辆长辈赠予的老旧自行车,作为谋生代步工具,日复一日枯燥的在厂与家之间穿梭。从繁华的汉口中心一直向城西到郊外菜地,路面破烂不堪,颠簸难奈,人车混行,骑行如战斗。特别是遇到雨天,擦身而过的汽车蛮横的溅起一身污水,我发誓要成为由车一族。
把骑自行车当成运动,应该没有多少年。2007年才有了一辆上档次的自行车,20寸KA型铝合金六速折叠车,美国大行品牌,花了两个月的工资。这辆车随我到深圳、珠海、苏州、宁津、青岛等城市,基本是我和妻子共用,妻子骑车上下班,我只是休息时才骑车带着妻子逛街。
从骑行中感到乐趣是在苏州。工作在苏州工业园区,宽敞而整洁的自行车道,洁净而清新的空气,静雅而迥异的环境,堪称全国最好的城市休闲骑行地。双休我也在车轮上感受古老苏州风韵。
后来去了山东,我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运动山地车,每周休息就和妻子计划骑行一座县城,或去一个旅游景点,因此有了日骑百里的记录,甚至几次跨越两省,从山东骑到河北。
两年前回到家乡武汉,常在居住附近的东西湖片骑行。今年以来,因为第二次有了汽车,骑行的机会不是很多,更没有一次像样的超过100公里的长途骑行。主要还是武汉雾霾的日子越来越多,在污染中骑行不利健康;骑行环境太差,到处坑洼,围棚挡道,令骑行成为两难选择。

今年5月的一个周六,妻子说在网上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车,约好要去武昌广埠屯提车。我们从金银湖出发,转乘公交车到武汉大学,还带上了大行折叠车,这样可以一起骑行返程。出让车的是一位将出国留学的武汉大学学生,小伙子会读书,但不懂机械,外表成色全新的自行车,交给我试骑了一圈,状态有点糟。车把动作不畅,后刹车不灵,座椅放在最低的位置,腿都没法伸展开,比我要高十公分的个头,不知小伙子是怎么在骑车?我甚至动了恻隐之心,这车是他本人的吗?小伙子很诚实的拿出购车票据,购车价830多元,购车时间还不到两个月。

办完手续,已经是黄昏时分。虽然骑上车很别扭,但也只能选择骑回家了。线路选择了武昌武珞路,过长江一桥、上汉阳大道、过古田汉江桥,回汉口金银湖。于是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三镇骑行。
从武昌到汉阳一路顺利,尤其司门口蛇山下的绿道,感觉非常棒,停下来用手机拍照留念。长江大桥上游人如织,自行车异常难行,但可以推行看风景,也是不错的感觉。之所以没有选择距离较近的汉水桥过汉口,而决定走新建的古田桥,是为了看看被媒体赞誉为“武汉最美大桥”。但是因为该桥标志不明晰,走过三环线才知已经错过了,又折返回到汉阳琴台大道,沿着匝道骑上古田桥头,已经夜色降临,还是冒险在最好角度拍了照。由于道宽车少,我们直接骑行在机动车边道上,过了桥就是古田二路,顺着金银湖路就回家了。

这一路骑下来,总里程应该超过30公里。我也一直想用骑行的方式,感受武汉三镇的绿道建设。武汉市从政府层面提出绿色出行,全市的绿道建设已达数百公里,自行车绿色出行已成国策加以提倡,可以见到城区专为自行车设置的绿道、桥梁、隧道,停车设施,为骑车人提供了最大便利,市民中已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骑车人文环境。我愿意以自己切身体验来唤醒更多市民加入骑行队伍,唤醒人们运动健康,让骑行的气场大于驾车的气场。什么时候,我生活的武汉,自行车成为这座城市的靓丽符号,那真是武汉的光荣与自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