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城老区行

(2015-02-09 22:53:22)
标签:

麻城

婚礼

新县

旅游

周五,请假一天去麻城参加好友公子的婚礼。40年前下放麻城的时候,对山区百姓的婚礼习俗,是大开眼界。青年男女定亲后,男方必须在节日了,拎着节礼上门,无非是什么肉啊、鸡啊,面饼之类。到了结婚的日子,接亲的新郎队伍,抬着花轿, 唢呐、鞭炮、吹吹打打,敲新娘的房门,千呼万唤敲不开,各种刁难不说,还要给你摸锅灰、有的被印油,黑墨,任他人涂沫……!接到男方家以后,从典礼到闹新房,轮到新娘受辱,”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一些无聊低俗的嬉笑逗乐往往在不经意间将新人、公婆和伴娘等置于挑逗和猥琐的尴尬境地。

麻城老区行

    婚宴声势浩大,露天摆流水席,大吃3天,乡邻们随来即吃,同宗族的亲房都要来帮忙,女的负责择菜、洗碗、打杂,男的负责招待、端菜、闹场子。数十桌椅板凳、数百锅碗瓢盆都是从乡邻借来的。待到酒席散去,各个亲房的全家老少都一起过来吃饭,以示答谢。

最奇葩的是在大别山中的小山坳里闹洞房习俗,亲戚朋友和乡邻们肆意进洞房、耍弄新娘、摆弄公婆、逗撩伴娘等,美其名曰图的就是一个喜庆。

几十年的记忆已经淡忘,而如今的大别山区里婚礼又是怎样的呢? 好友的公子在深圳工作,与新娘在一家公司,新娘是湖南岳阳人,婚礼前一天,新娘的送亲队伍由新娘父亲以及三个兄弟加大姐一行9人,开车直奔大别山的县级市麻城。好友在酒店订好房间,铺上红铺盖,贴上红喜字,布置成一间新娘的待嫁喜房。

麻城老区行

第二天一大早,6台婚车驶来酒店,新郎手捧鲜花直奔位于三楼的临时喜房,搞得正在化妆盘头的新娘措手不及,女方家人赶紧锁上房门,听任新郎敲门高叫,最后还是听从了摄像小伙子的安排,表演似的从敲门、塞红包、跪地求婚、上婚车一气完成。

婚车绕城外一周,摄像小伙在轿车天窗上一路拍摄,进入麻城市老城区,狭窄的巷道,车子打不过弯,只好徒步一段,连过去的重头戏,公公背媳妇到新房,都省了。好友的亲家一行也随行到新房,查看自己女儿将要生活的环境。其实看得出来,这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新房,因为一对新人长期在深圳打工,定居何地变数是很大的。

结婚典礼是交给婚庆公司主持的,已经不是我印象的较古老的婚俗,坐的满满的15桌酒席,在一个县级城市还是挺大规模的。男主持逐一介绍新郎新娘、证婚人、家属、来宾代表登台答谢致辞、完成了敬茶、亲吻、互戴戒指、喝交杯酒等既定程序,基本算是一个新式婚礼,与武汉市也没有太大区别了。主持人的表达有些油嘴滑舌,自然就少了真诚的感染力,倒是新郎在向新娘表白时几度哽咽,是打动了我的。看来此行没能把我带入对大别山古老婚礼习俗的回忆,唯一就是酒席第一碗菜端上来的真是麻城特产——肉糕,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

席间,好友同他多年的战友一曲清唱《铁道兵之歌》,让婚礼立刻充满正能量。酒过三巡,新郎和新娘到每桌给客人敬酒,这时女方家人都离开了酒席,有意回避一下对新娘挑逗。少数几桌和新娘开些稀奇古怪的玩笑,有的要求新郎和公公互相搂着敬酒,还有让媳妇坐在公公腿上喝交杯酒。大多客人不太过分,没有与新娘发生肢体接触,活跃一下气氛而已。

待新人给我们敬酒完后,我们就告辞回汉。沿着来时的路返程,结果走武麻高速,十几分钟竟见路牌指向500米收费站,掉头已经不可能,就在河南新县下高速,接我的倪老板忌讳走回头路,将错就错来一个驾车红色旅游,因为我看到了曾经下放的顺河乡路标,沿途可以见到许多将军故居的路牌,中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这里走出了33位开国将军。进入河南新县收费站,就看到许世友故居的牌子,据麻城好友说,历史上这里曾是麻城乘马岗的一个乡。在将军的晚年,他亲自指挥了建国30年后的最大一场战争,通过那场战争,让我一个新兵同开国将领同一战壕作战,我们的年龄差距,整整五十年啊!

麻城老区行

    车行在这大别山的腹地之中,与我知青下放时的丘陵地型绝然不同,新县境内,海拔陡升,山势巍峨,背阳的沟谷中还能见到大片皑皑白雪。不过很快十多公里后就驶进了红安,黄昏时回到武汉,比正常行驶时间晚了近两个小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