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城市骑行之难
(2013-11-21 13:26:57)
标签:
低碳骑行城市交通休闲 |
前日,因为没开车回家,第二天选择骑车上班。全程15公里的路程,出门时间基本与坐公交时间一样,但绝大多数时候骑行总是比坐公交先行到达单位。而骑行的好处显而易见,于国于社会,是响应了低碳环保出行。于个人是身体得到锻炼,当驾驭随我7年的24吋大行六挡自行车轻松越过慢如蜗牛的车流,特别是在平展的专用自行车道上,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感觉,给人一天紧张的工作带来惬意好心情。最直接的是节省了交通费,如果一年骑自行车下来,又可以买一辆豪华版的自行车。
当然目前在国内许多城市骑行,弊端也是突出的。首先是安全问题,人车混杂,险象环生。其次就是致命的污浊空气。以我常骑行的城市街道为例,可见一斑。
我8月刚从国外回来,骑行上班的这段路还算可以,如今越来越不顺畅。金山大道因地铁开工,栏板占据了一个汽车宽,骑车只能插在刚比车把手宽的边缝走。刚洒过水的路面,你骑行不敢放开速度,否则会溅一身泥浆。唐家墩多层立交开工后,一直热火朝天,看来一时玩不了工,汽车、行人和骑行者,还要忍受阻滞,噪声,脏乱一些时日。后湖算是武汉城区较晚开发的一片,沿途除了已有的地标建筑,如市民健身中心、新生活摩尔城、新荣客运站,许多高档楼盘拔地而起,国际百纳、万锦江城、鼎盛华城、汉口城市花园……。百步亭社区以它的多年人气品牌继续进行大规模后期开发,房价直冲万元平方米,吸引了许多白领进驻。世界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后湖店装饰一新,楼前打出醒目的招聘广告牌,吸引不少人围观、咨询,也有谈好意向填表的应聘者。
骑行新开发区最大的好处是,公路宽阔平展,政府考虑建有骑行专业车道。我一路骑行向东,还能见到几个待开发的城中村,矮舍、村庄、菜地,已经成了稀有景观。我看到的现实是,昔日的一个自行车大国,骑行者不过骑电动车的十分之一。主干道后湖大道虽专门留有宽阔的自行车道,但依然让骑行者不爽。
是什么阻挡了自行车的前行?以我的骑行经历,主要是各种机动车的占道、随意被工棚隔断、建筑垃圾弃留、车道坑洼不平、污水泥浆横流、缺乏明晰的专用标识、少有安全的停放处、还有偷盗贼的光顾……,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远比清理占用盲道要难得多。
我以为不妨学学荷兰,今年去了一趟欧洲,令人不敢相信,拥有1600多万人口的荷兰,自行车的数量超过了人口数量。首都阿姆斯特丹地势平坦,特别适合自行车骑行,堪称是骑车人的天堂。荷兰政府采取了一个相对省钱的办法,那就是从处理交通骑行的瓶颈开始,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自行车路网,包括桥梁、隧道、公园都劈有骑行专道。据当地一份调查显示:如今86%的荷兰人认为自行车是休闲时的一种享受方式;62%的人认为自行车可以给人一种团结和愉快的感觉;15%的人认为自行车能给人以自由和独立的感觉。
由此可见在上世纪60年代初,自行车在荷兰几乎因为汽车迅速增长而消失,如今成为全世界解决城市交通的楷模。自行车占据了人们出行的30%-50%,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个比例中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达到,看来必须是以机动车交通带给人们种种危机之后,自行车才会重返中国城市的交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