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市民之家

(2012-12-27 21:03:54)
标签:

武汉

市民之家

服务

缺憾

杂谈

武汉定位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太需要有这样一个服务市民的窗口——市民之家,名称叫得好!诠释了政府亲民的理念。虽然“市民之家”与我相继工作的苏州、深圳、青岛相比,起步晚了三到十年。第一次我还是被这个现代而大气的建筑所震撼。也看到网上对市民之家好评如潮。而我在一个多月时间密集亲历市民之家,感受更多的是缺憾,值得改进之处。

第一次到市民之家,是在整体搬迁的第五个工作日(十一月初的一天),很容易就通过指示牌找到出入境管理处,站着队到内厅入口,问负责发号的年轻女子:“办理寄养在哪个窗口?”她竞一脸的茫然。心想,这门口做咨询引导的应该很熟悉业务啊!可能是太年轻没听说过吧。于是进去到窗口柜台,问一位看似年长一些的穿制服的女警官,她把我指到楼上。乘电梯到二楼,是一间间办公室,门上没有任何标志,我小心推开近前半掩的门,问一位女警官,她也无法告诉我很清楚,只是说出入境还有一个地方办公,你去问问那边。我感觉像一个无头苍蝇,撞来撞去,有些不耐烦的自言:“怎么一个出入境不集中在一起办公?”女警官主动回话“刚搬迁,业务还冇理顺。”我回到一楼大厅,沿着所有的服务柜台走了一圈,看到公安系统的还有“消防、、治安、户政、特种行业”等几个窗口,就是看不到我要找的业务办理点。最后我来到总服务台咨询,才清晰的告知,在一楼半,坐电梯按1A。果然,这里是出入境专门办理外籍人士的区域。折腾了半天,责任在我,没有长着一张洋面孔。这内外一有别,就怀疑真是“国际化、大武汉”?

之后又去过五次市民之家,才将所需的材料陆续全部补齐。说起来我只是替在国外的女儿,递交外孙女在国内寄养的资料,早在女儿回国的5月份,她就三番五次跑出入境,长达半年的时间准备,不会有什么问题,可能是搬到市民之家后,条件要求高了,原来说复印件可以,我去却要原件。只好国际长途让女儿说明情况,但当事的警官已经变了,原件女儿随身带走,又跨洋邮寄,一折腾,护照的时效竟然过期,造成外国人非法停留。这下麻烦就大了,要去所辖派出所投案,从带着九个月大的婴儿拍照、做笔录……再到所属分局接受处罚,又是五次往返,时过半月。拿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再回到市民之家,实在是精力憔悴。也让我这个半世守法的公民,第一次有了违法的案底。

今天是圣诞节,是第六次到市民之家,终于拿到了外孙女在国内居留的证件。代价是时间、金钱、精力,还有晚节不保。但愿我的遭遇只是特例。

每次到市民之家,事虽办都不顺,但并没有影响我欣赏它豪华精美的外观、现代化硬件设施,并切身体验办事流程、配套服务。城市规划参观过两次,巨大的城市沙盘模型和超大荧幕,展现未来武汉。还有汉派文化展览,看过电视问政,大美武汉摄影展,每次都会有些新内容,还有一处特色书吧,都是它的亮点。如阮书记所讲,是站在了众多城市的肩膀上借力,集约、集优而成的武汉市民之家,有如下缺陷和不足:

1.       行政审批大厅布局有些杂乱,设置分区取号,头次来办事一定觉得懵。

2.      中庭太空实用价值不大,现在临时用来布展又有些杂,左边的图书角人杂无序,有些像集市。

3.      我注意到所有审批项达426项,与大连100多项相比,削减空间还很大。深圳许多窗口服务是免费的,文化局有28项服务都不收费,卫生局有14项,充分表明一个开放城市的服务型理念。

4.       标志引导欠规范,少数窗口不是统一的标牌,而是临时用白纸打印贴在玻璃和柜台上,在出入境预审窗口,竟然粘贴手写字条。

5.      配套服务还有待加强,如只有一个职工食堂,银行独此一家。

6.      厅内温度冷热不均,二楼以上和书吧温暖,地下空间内却寒风袭人。

7.      地面停车还是比较乱,影响整体美观。

8.      步行楼梯通道光线太暗,影响通行安全。

对市民提供的公正、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以及温馨的舒适的生活配套,丰富的娱乐享受,这才是作为市民之家的内核。建议:

1.       特殊情况下的加急办理,启动急件快速办理程序,提供特办服务。

2.       集中编制总台流水号,再到对应窗口办理业务,比较清晰简单。

3.       应该有一个收件清单,详细记录办事人所提供的资料。

4.      在办事人流量大的窗口,安置直饮水机,避免大量纸杯的浪费。

5.      在市民之家的各部门业务联系电话表及传真,成为《办事指南》的一部分。

6.      借鉴深圳实行“资料首交制”,任何一个部门(窗口)提交一般资料后,能通过公共数据库资料共享,不需再向其他部门重复提供。

7.      咨询台可以备一定数量的硬糖果,让市民有宾至如归感,才能与市民之“家”相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