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山东游之《穿越崂山》

(2012-08-07 23:14:44)
标签:

崂山

穿越

泉心河

巨峰

杂谈

在告别青岛前,我有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从人迹罕至的崂山北麓登上崂山顶峰,再从南线下山,完成崂山穿越探险。我个人虽有身体素质和野外经验,但还是希望妻子同意,共同实现计划。妻子担心,共有107岁的我们体力不饶人。况且要从崂山的背面——旅游图上根本就没有的线路登山,不知会有怎样的风险。妻子先只同意按崂山南线景区线路,不坐索道登顶。但极大的好奇和挑战心理,让我最终说服了妻子,共同经历了一次惊险、刺激的穿越旅程。

当日,在崂山北坡附近的返岭后村住宿,吃过特色美味农家菜,房东高姐领我们在周边逛景,她也顺采些野菜。沿着一条湍急的涧水而上,一座拱形大坝横卧山谷间,轰鸣的水流从坝顶倾泻而出,如同一幕宽大的瀑布在深涧峡谷中飘逸而下,高姐说这就是泉心河水库,上游就有崂山矿泉水水源地。

泉心河,又叫漩心河。发源于崂山巨峰东麓在与棋盘石峡成的山谷间,几股涧水被横排巨石所阻,形成天然水潭。潭水在急流冲击下,漩起“斗”形漩窝,然后成一道滔滔水流,奔腾10余公里,因此得名“漩心河”。

距水库上游不远,一个拱形栅栏,门柱上写有“泉心河茶场”。高姐领我们坐在茶园的廊亭下,推开看茶人的家,很熟识的打招呼,并沏来一壶茶,请我们享用。“这是用山泉水泡的,茶园自产的清明茶,不用化肥、农药,绿色纯天然。”高姐自豪地说。细看茶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险峻秀丽的山峰围住泉心河,滋养和保持了水土资源,植被茂密葱茏,茶园云雾缭绕,涧水甘甜如饴。没有都市的喧嚣和污染,犹是世外“茶”源,如入神仙境地。遥望朦胧的远山,更增添我的好奇。凭我的直觉,明天的探险穿越就从这里开始,泉心河山谷一定有值得冒险的绝佳风景。

夕阳的余晖渐渐淡去,在房东高姐的催促下,我们折返回到返岭村住处。晚上,坐在宽敞的土炕上,和房东拉着家常边看电视。高姐的丈夫姓于,他说还没打听到村里的人谁从泉心河谷上巨峰的。看着我和妻子弱小的身体,房东夫妇建议我们还是在景区跟游人结伴登山。

夜宿临海的新式农舍,耳边有海浪声做伴,美美的一觉直到次日晨。房东的早饭是崂山大馍、白米粥、鸡蛋、咸菜,把我们撑得饱饱的。于大哥用摩托将我们两人送了到泉心河入海处的路边,握手道别时,他用嘱咐地语气说:“记住!你们到达巨峰后,给我发个短信。”

我们从泉心河谷开始徒步进山,坡度较为平缓,又是昨天走过的路程,一路行进迅速,一个多小时后,就到达海拔300多米的茶场。应该说真正探险是从茶场开始。进入荒无人烟的深山峡谷,灌木丛生、山路崎岖、迂回。没有了石阶,没有了清晰的路,一路攀登,海拔在不断地升高,穿越丛林,穿越溪流,穿越灌木和荆棘,寻找探险者的痕迹,依靠已经发白的红布条,探路前行。累了坐在瀑布下游河床的鹅卵石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喝上一口洁净甘甜的山泉水,近前就是银白色的溪流,顺着岩石壁层层铺开,形成重重叠叠的小瀑布,眼前的精致、清奇、充满了野趣。

艰难行进中,忽然听到身后有动静,以为是什么动物,声音由远而近,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全副武装的驴友。我主动搭话,这是一位曾6次探险崂山的资深驴友。他说前面一个叫牧场的地方,可以在那里休息。终于见到难得的一片平地,几间残破的石屋,围成的一个院落。驴友告诉我是以前崂山林场的工人的驻地,当他听出我们的外地口音,又从来没有登过崂山,敢选择这样的险路,连声“佩服,佩服!”在牧场的屋后有三叉路标,我直接上了中间看起来明显一些的路。但驴友给我们指了往右的一条路,他说:“我可以和你们同行一程”。妻子窃喜,因为有了向导。于是我们折回来走进被荆棘遮盖的羊肠小道。没走多远就看见成片的橘红色花朵十分漂亮,驴友告诉我们这是非常珍稀的崂山百合。如果说这一路给我们感受到山林的清幽和恬静。此后的行程让我们体验了惊险和恐惧。

过了牧场,山势更陡,几乎是步步登高,险阻重重。圆滑的石块,松散的闪脚石子,泥泞的溪流湿地,打滑的厚厚松毛……踏散了石头就摔跟头,松毛腐叶又极易滑倒,脚力格外费劲;遭遇山涧、溪流,或纵身跳下或翻越巨石穿过,走不通再返回原道重走;荆棘丛生路段,枝桠藤刺扯衣勾包,只好用树棍拨路前行;死去的树木七歪八斜地躺在那里,不得不弓着腰,低着头贴地面钻过;两旁不时出现绝壁,有时眼前悬着的路比天梯难登,常常四肢爬行,还不能前行一步,下坡要倒退移动,险如骑上虎背。幸亏有驴友在前面丛林乱石中摸索前进。

大约登到七八百米的高程,妻子已感到身体极度疲乏,跨出一步就不愿再迈第二步,完全靠我拽着才能向上登几步,我也疲惫得连相机也懒得举起。这时妻子有些想放弃,甚至后悔不该同意我的冒险决定。

可能是为了鼓励我和有点绝望的妻子,驴友说,只要见到右侧山壁上刻着的 “福” 字,就快要进入崂山旅游景区了。在我和驴友的不断鼓励下,妻子一直咬牙坚持着奋力攀登。接近中午的时候,驴友兴奋的叫道:“看啦!那山壁上。”蓦然抬头,巨大“福”字山刻就在眼前了。正午时分,我们终于大功告成到达景区的石板路。和驴友在此分手。往南不远,就见到脱漆的木制路标,依次标着“太乙泉、观景平台、五峰仙馆、坎门”。登数百级阶梯,进入很有气势的坎门。

从观景台上看到石刻的福字就在对面的山壁上,我用望远镜仔细向下眺望,两山相夹,深谷千丈,山风呼啸,林木摇曳,溪流如链。山岚如刀削斧劈似的展现在眼前,青褐色的山谷曲折而蜿蜒,真不知刚刚是怎么走出这山谷的,连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勇气。

接下来的登顶之路,虽有一定高程,但都是宽平的石板阶梯,连妻子感觉都不在话下。走过一段栈道,才正式遇见到来崂山的游人,他们是乘巨峰索道上来的。此条线路是环崂顶的旅游观光道,经丹炉峰、杜绝坡、震门到达巨峰。眼界一片开阔,东南面是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西南面是雄伟、壮观、险峻的群山。危崖奇松之间,巨石林立,千奇百怪,连绵不断,真正让我们见识了崂山的独特之处。

出巽门基本是下坡,走出索道站,见许多游客在排队等候下山回市区的客车。我们看时间尚早,就沿着盘上公路步行下山。大约走了一公里路程,前方有一对人马引起我的注意,他们不走公路,直接抄近路下山。于是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原来是青岛当地人,经常相邀爬崂山。我们一直随他们下到海边公路。交谈中知道走的崂山清流河景区,也是一条南线捷径,山间小道,东风水库,农舍村庄,一路也是移步换景。而走在山梁的感觉与走山谷的感觉不同,登高望远的心情特别的好,远处的大海,海中的小岛,炊烟缥缈的村落,尽收眼底,是另一番景致。起点从崂山的仰口沿泉心河登顶,再到崂山的南面海边公路,穿越行程达8个小时,在我的旅游经历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2年5月草于胶州,8月修改定稿于武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