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山东游之沂蒙山
(2012-06-06 22:08:26)
标签:
山东沂蒙山告别游览杂谈 |
去沂蒙山是我儿时的梦想,上世纪70年代,我所在小学文艺宣传队,就演过《红嫂》的舞蹈节目,反映红嫂给伤员熬鸡汤,那首《沂蒙小调》曾经无数次敲击我的心扉。人世沧桑,想不到四十多年后,才来到英雄故事的诞生地——沂蒙山。
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以至于出游时还穿着厚厚的棉袄。从青岛出发,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车程,来到鲁南山地,吃过旅行社包餐的冰冷的午饭,匆匆赶往彩虹谷景区。这里自然环境倒一般,是一处人工游乐场,适合年轻人游玩。因为安排的时间紧,我只选了最刺激的山地滑草,摩天环车等几个项目。和妻子先是撑伞欣赏彩虹谷,又踏过刻有999躲玫瑰的长廊,和年轻人一样享受情人谷的浪漫。在导游催促下,又赶往地下大峡谷,其实就是一个长达3000米的喀斯特溶洞,对于我们湖北的溶洞,还真算不上什么,倒是有一段暗河漂流还饶有兴趣。冒雨离开景区已是黑灯瞎火,下榻在蒙山腹地坦埠镇的一座旅游度假村。
第二天一早旅游车载着我们驶向沂蒙山。沂蒙山,这个鲁东南最庞大的山系,隆起在我心中已经很多年了。 起初,有关沂蒙山的传说,给我的感觉,就如同我曾经插队的大别山,称不上名胜景点,少些苍茫和舒扬,而尽是贫瘠和荒凉,沉重和压抑。走进沂蒙山区,才知道她不仅是一座革命的山,而且钟灵毓秀,孕育了诸如孔子弟子仲由、“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家族等贤圣人杰。
没有和多数人一起乘缆车,听着满山播放的《沂蒙小调》,踏着松软的针叶,望着雨后的蓝天白云,在红、黄、绿织就的彩色山林里徒步攀登,倏忽间,一座碎石砌成的小院出现在眼前。尽管春风春雨在悄悄地改变着大山的容颜,但这毕竟不是一个千崖飞瀑、万壑争鸣的季节,山间便显得有些空寂。但当西山石壁上那张硕大无朋且惟妙惟肖的“中国地图”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心灵的震撼是强烈的。不管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天成,还是人定胜天的伟大壮举,似乎都不重要。热爱亲人,热爱家乡,并由之热爱祖国,是一种血脉贯注的情愫,是谁人都无法消解的情结。
“一路风光一路景,无限风光在龟蒙。”离蒙山之巅,还有最后一峰,但要登达已不可能。放眼四顾,壁峭千仞,而尽收眼底的苍茫山色,空朦渺远,真如飘荡在九宵之外,山风飒飒拂面,令人心旌摇荡,我懂得了孔子“登东山(东山既蒙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