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汉十日(五)设计师

标签:
春节法国设计师杂谈 |
我的第一句话:“留洋多年,还没有忘记中国的传统,专门回国陪妈妈,孝顺女啊!”
她问我:“飞灵(女儿的小名)回来没有?”
我说:“在国外还没站稳呢,哪能像你这样自由。”
聊着,同事的菜就摆上桌了。吃过饭,明明说下午要约见朋友,离出门还有点时间,我问他还在法国公司吗?她说去年就辞了,开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说着到储藏室挑了几件冬装和牛仔裤,要我试穿。“这是我设计的品牌”
我推脱说:“不适合——不适合,太新潮。”
“叔叔没那么老!”后来硬是让我穿一套。
我照着镜子,笑道:“明明让我50岁进去30岁出来”。
不知不觉中豆蔻少女成了知性职业强人,谈吐中已显出大家的风范。如果说以往的职衔是在公司的背后,现在作为一名独立设计师,走到了前台。还有不同,就前者是品牌成就个人,现在是通过个人去树一个品牌。她注册的品牌标识是Three Animals。为了让我明白她设计理念的内涵,递给我一本杂志《MILK新潮流》第91期,有一篇对她的专访是这样介绍的:
“旅居在巴黎的设计师殷明,目前是中国时尚同盟签约设计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之后在BOTAO担任设计师。2002年留学法国,就读于巴黎Studio Ber?ot进修服装设计专业。跟随法国著名设计师Martin Sitbon工作。2005年成为法国男装成衣品牌“Legend&Soul”的首席设计师。2011年在巴黎成立自己的独立设计工作室,创立Three Animals品牌,灵感来源于一个旧的火柴盒图案。”
2011年十月上海发布会,是殷明首次以独立设计师身份,并第一次在中国推出Three Animals品牌。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Voyage d‘un Gar?on(他的旅行)。她对记者诠释了这个主题的意义:
“旅行可以是空间意义上的,也可以是时间意义上的。旅行是人生阅历和认知的诗意化的积累。我的设计系列里有很多重新演绎的经典款式,用不同面料,配饰来附着些不同地方民族特色的浓郁色彩。这就像我们在旅行途中,在自己单调的日记本里,用彩色铅笔、明信片、邮票和宝丽来拼贴出一幕幕旅行途中的彩色画面。这跟Three Animals的品牌背景完全贴合,我们用现代人的眼睛善待传统,用传统的手艺善待我们的现在。”
这位在我同事眼里并不多话的女儿,不仅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设计理念,同时与我可以谈摄影话题,表现出一个职业设计师的丰富的业余爱好。她拿出用柯达胶片拍出的图片与我交流,告诉我她有了专门的摄影暗室,想象着亲手把自己拍的每一张照片从暗房制作出来,之后的效果、曝光、显影都与自己的预期不同,才真正是摄影的变化与乐趣所在。她对于传统摄影与现代数码技术也有一些独到观点,还历数在世界各国旅行收集的老相机……。想想好多年前要我指导买什么相机,现在对于摄影了解,我却难以望其项背。
我此时还真有些想念在比利时的女儿,这是第二个春节不在我们身边。殷明喜欢女儿的聪慧,女儿的出国她给了不少帮助。她自身在欧洲的奋斗经历,也成为女儿闯荡的动力。是她把女儿推荐给她的法国导演朋友,其导演的电影正好来武汉取景,女儿仅随导演做助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在武汉的踩点和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两个月后《老外》剧组拍摄终于开始。女儿也成了该剧组成员,负责在武汉拍摄的一切剧务工作,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口语也有飞速的提高。这些也都是后来从女儿那里得知的。
殷明约见朋友的时间到了,她梳妆一番后,我们一起出门下电梯,互相道别。然后招手拦了的士,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决定将我知道的一切告诉女儿,让她去法国一定去看望她的明明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