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牵挂

(2011-12-24 09:01:23)
标签:

比利时

女儿

牵挂

杂谈

女儿到比利时快两年了,从小放养的孩子,有主见,能独立,我本不用担心什么。我们每周会在网上和女儿留言,每月一次的越洋电话,没有觉得千山万水的距离。和妻子不久前来青岛工作,享受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最近媒体报道比利时手榴弹袭击已致5死123伤,事发在东部工业城市列日市。网上一查,距女儿所在的西弗兰德至少百公里以上,心中稍平静。接着,就看到女儿在QQ签名的一行字:“亲人和朋友都在远方,让我思念更让我痛苦。”一下子打乱了生活的平静,下班一个人的时候,独坐在两居室宿舍,加上在陌生的北方城市,更觉得冬夜的清寒和难捱,倍感无聊与寂寞。于是心中陡生一丝牵挂,有我对于家乡、对于亲人的离愁,更是对于孤身漂流异国的女儿的担忧,多种因素夹杂在一起,搅动着我的思绪……

记得有一年,妻子办好出国护照,准备去美国探亲,她很认真的问我,将来你想出国吗?我的语气坚定:不想!如果刚下飞机就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语言不通,形单影只,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生活。无法再想像下去了。而多年后女儿成人,勇敢离开母亲的城,不畏孤单与恐慌。在没有我们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往返于武汉与北京之间,竟拿着了去比利时的签证。女儿当初报武汉大学法盟班的时候,我也是想就算是多学一门外语,想不到女儿立志要去法国,学习很刻苦,完全不像读中学时不时要督促提醒。每次测试都在班上数一数二的成绩,甚至还被推荐参加法盟的法语歌比赛。女儿真的长大了,开始有目标,能自我控制,很多事情我们不再替她做决定,而是彼此商量、交流、分析,让她自己做决定了。

也就从那时起,女儿在我心中突然又模糊了起来,二十年来刻下的形象不再清晰。从儿时的乖巧到青春期的叛逆,一度关系紧张,代沟渐深,我们痛苦茫然,无奈无措。女儿成了我们的“心病”。直到读大学,横亘在父母与女儿间的冰封才开始溶化。记得出国前,我在苏州,妻子在深圳,女儿在武汉,为此女儿选择从上海离境,我们一家在分处三地后,终于团聚在上海。仅仅三十几个小时,又和女儿告别在虹桥机场候机楼。

女儿刚去比利时还算是顺利,在一家贵族后裔家庭做互惠生。漂亮的独立别墅,阔大的私家花园,奇花异草相伴。女儿经常在QQ上会发给我一些图片和文字,介绍比利时的风土人情。由此我第一次知道了西弗兰德省的地名,知道了省城布鲁日,还有西方最具魅力的城市根特。它们都依然维持着数百年前城市规划布局,完整保留了众多中世纪的建筑、与众不同的古老街区模式。这对于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意味着怎样的历史份量和魅力!反思中国,因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错乱、保护措施的缺失和极端自私的个人生存意识,令多少比这些欧洲文明珍贵千百倍的古迹灰飞烟灭!在追求现代享乐生活的同时,却丢失了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这是多么让人觉得惭愧和痛心的事情!

 

女儿的电话中,常吐露出对比利时人的羡慕,羡慕人家的清闲,人家生活的那么舒服,那么富裕有钱,福利高,治安好。但国外生活也非一帆风顺,女儿学的是法语,但生活在荷兰语区。由于国家形成的原因,北方荷语区不同意和南方法语区的权力划分,让国会无法正常运作,形成国际社会特有的无政府国家。因此要想融入这个国家,必须掌握荷兰语。女儿下决心报名学习,不到半年就能用荷兰语娴熟交流。

 

还有一件事,女儿一直没跟我们讲,事后很长时间才告诉我们。女儿因无法忍受贵族家庭女主人的无知和傲慢,提出换一个新家庭,竟然立被驱逐出家门,还扣下她一月的工资。我们给她寄去了衣物包裹,过了一两个月女儿都说没有收到,我们在国内查询后,才知道比利时早有人签收了包裹,可怜女儿去那个家庭,女主人竟不给她。理由很荒唐,说是欠她机票费,并说要包裹可以,就拿1000欧元(约合1万多元人民币)来。当时万分窘迫中的女儿,害怕父母聽到坏消息,自己承受着压力。现在女儿的情况好多了,生活稳定,语言没有障碍。交了许多当地华人、留学生和比利时朋友,是他们在女儿最困难时,给了无私的帮助。女儿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中告诉我,在比利时的长期居留申请,早送到了比利时移民局,国内的亲属公证啊,单身证明啊,经济担保啊之类的齐备了,就等一个章。“我听说比利时政府办事很拖沓,不着急,慢慢等吧。”女儿回答:“移民局官员来过,说月底就能发下来。”还说什么时候接我们去比利时旅游。真是难得女儿一片孝心。

 

比利时袭击事件后,现在不管是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只要是一提到这个国度,我就心生牵挂,不为别的,因为那里有我的孩子。我知道孩子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需要经风雨见世面,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如女儿。难得从内心发出赞叹:女儿,你挺棒!在圣诞节之际,我只能在遥远的东方祝福女儿幸福、平安、快乐!

 

2011年于圣诞节前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错过月全食
后一篇:第22期特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