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秀出千年的醇美与时尚

(2010-04-30 16:47:54)
标签:

杂谈

 

阳春三月,金鸡湖畔,苏州“鸟巢”。

2010版《苏SHOW》隆重试演,我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党支部书记,有幸作为应邀嘉宾。

曾多次慕名来到这座属于21世纪风格的别致建筑,给父母、女儿、朋友当向导。无论蓝天映衬下的磅礴气势,还是月夜灯光里的绚烂旖旎,都只是外观轮廓的欣赏,不能算真正体验了这座集大剧院、影城、演艺厅及展览厅的现代艺术宫殿。

由享誉国际的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以“一颗珍珠、一段墙壁、一座园林” 建筑理念,精巧糅合了三个苏州的传统元素,完美表达出现代建筑美学和城市文化内涵。

第一印象是外形类似于“鸟巢”,当你深入内部的大剧院、电影城、演艺厅及展览厅,会再一次被震撼。它的每个功能区都不是规整的方形,而是带有环廊曲折感,影院和剧院中也没有任何隔断,使观众视野得到最大程度的开阔。最奇妙的设计是我们即将看演出的演艺厅,它是国内目前绝无仅有的演艺餐厅,可容纳500人边用餐边欣赏演出。靠近舞台最底层,类似“音乐池”的区域,摆放有12张圆桌。往上一层是与舞台同平面、相连接的弧形通道,沿低矮栏杆是一排西式条桌。步上几级台阶,是间隔的廊柱形成的包间区。错落别致的观众席和富有层次感顶部空间,风格清新、典雅又极富浪漫情调。

当然使我动衷的是《苏SHOW》。原以为夹杂英文“SHOW”的节目,一定是一台时髦的劲舞,不会适合我这已过天命的半老人,没想到骨子里的传统经典于我是那么契合。

500人的演艺厅,座无虚席。2009年节目推出时,以“清晨”、“雨中”、“午后”、“傍晚”、“明日”为五个篇章,现编排扩充成“春,夏、秋、冬”四季五幕。节目不受表演形式的限制,揉杂了评弹、昆曲、舞蹈、杂技、魔术,看似都毫不相干,却无不是别具一格的创新,每一季、每一幕都有着优美传奇的背景故事。

历史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吴国。背景和乐声凶狠而肃杀,号角响,旌旗列,犹如铁骑铿锵。身穿盔甲的大力士,他们是吴越春秋的霸主。长剑的寒光,吴戈的威力,演员用无声却夸张的形体,把将士的出征演绎得横槊气慨,当然还有色情间谍西施与越国重臣范蠡缠绵悱恻的传说。也许由于唐代三大诗人为官苏城的缘故,苏州人从蛮从刚的武略,逐渐变成从柔从秀的文韬。从范仲淹的忧乐到田园诗人的飘逸,从枫桥唱晚到四大才子的倜傥;从悠长寂寞的《雨巷》到时尚的双面绣……都被浓缩在方寸舞台间。

难忘一声笛起,如隔世之音。舒缓浪漫行腔优美的昆曲,男女深沉宛转的对唱,撩拨观众的心弦。软糯的苏州评弹,究竟弹唱什么?虽至今糊涂,但那吴侬记忆会刻骨铭心。

最后一幕非常摩登,非常二十一世纪。职业装、黑领结、公文包、修身材、新女性,她们就在我工作的工业园区,是我天天相见同事。她们时尚、睿智,富有时代精神,代表了苏州明天。

九十分钟的演出,是一次新改版之后的预演。整台演出既俗既雅,又古典、又时尚。让观众身临于极尽奢华的艺术享受中,唯美而有张力。《苏SHOW》不仅征服了无数新苏州人还有更多洋面孔,在苏州成了家喻户晓的剧目,是苏州城市一张精美的名片。

走出演艺厅,仍觉余韵缭绕。从这天起,每晚八时,在“鸟巢”演艺餐厅准时上演,场场不容你分神片刻,屏息倾听,再不懂的人也照样会领略《苏SHOW》所读出的吴地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独自漂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