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问长江第一隧道?
春节从苏州回武汉。离开家乡一年多,自然关心城市建设。长江第一隧就建在家门口的大智路,这是一个超过百年的老街,曾是法俄租界的地盘。老汉口火车站搬走前,这里差不多24小时都人声鼎沸,今天终于变成了长江隧道的进出口。
沿着新铺的柏油路面走向隧道口,这是我所见的最不起眼的出入口,与媒体所称“蛟龙入江”的气势和“丰碑建筑”的渲染大相径庭,全然没有“美我武汉”的感觉。
隧道从大智路口进入地下,而地面的中山大道、天津路、北京路还是狼藉一片的工地,与之配套的立交可能还在襁褓中,恐怕不能说是“令人瞩目的速度”吧。对此我对长江隧道有如下的疑问。
一、何必争虚名?本来只算完成了隧道穿江主题工程,其他配套还是半拉子,等于是缺陷交付,就急着要与上海、南京争“万里长江第一隧”。是乎满足了官员能炫耀“全国第一”的面子,这恰好应验了武汉人的浮躁性格。就如同过去的“武汉产品”、“武汉企业”、“武汉经验”……昙花一现。还是扎扎实实做百年品牌,自然有好口碑。
二、设计保守还是先进?长江隧道是圆武汉人千年梦想。是的,单从技术讲,创了多少第一,但老百姓就讲直观,动这么大工程,为什么只搞四车道,只是为了短时与老城区交通状况相匹配?难道这里的道路状况五十年不变?若有改造拓宽,岂不是隧道又成新的瓶颈。为什么设计不考虑超前性?
三、相比独树湖隧道。我因为工作在苏州,自然要拿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独树湖隧道相比。独树湖隧道,长3.46公里,限速80公里,双向6车道,14个月全面建成(包括一座2公里跨湖高架桥),寿命100年,工程投资27亿。国内城市最长的湖底隧道。
长江隧道,长3630米,设计车速50公里,双向4车道,49个月建成(许多配套设施待建),寿命100年,工程投资20.5亿。
四、细节何以粗糙?因为体验了独树湖隧道的气势、美感、灵动,装饰的精致,长江隧道的细节就显粗糙了。根本称不上桥文化的延伸,也续写不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辉煌与传奇。与举世震惊的长江大桥建设工程不可同日而语!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