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隔窗悄视
(2010-09-21 06:44:34)
标签:
耶稣上海感触何其美电台节目杂谈 |
分类: 夜夜减清辉 |
我打死一只苍蝇,我简直是四个小男生的英雄。——小朋友眼中的世界那么单纯,生活何其美好,人生着实简单。
我发现有了孩子后,我的头脑简单了,且我时时努力告诉自己简单些再简单些,也越来越感受到,实在没什么事是大不了的,和他们一样,我学会享受当下的快乐。
小孩子之所以容易满足,是因为单纯,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了不得、必须、非得及时享受了算数的。当然,渐渐长大的小不点儿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正是被大人们定义为“不乖”的开始。
潜心追索求智慧,——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结束,永远是另一种开始。
样样都难。
忘记是教会哪位传道在讲道时说的:“靠耶稣,不容易;不靠耶稣,更痛苦。”我记得当时大家都笑了,但回过神来咀嚼,又觉得千真万确,如雷贯耳。
尤其这个世代,生活被太多无法把握的恐怖,点缀无穷。奇形怪状的事,日日上演。主角可能就是身边熟悉的人,抑或,正是自己。
凭的诸般感触,却始终不是空穴来风。
脑海里太多沉淀,是件痛苦的事,可我不见得每次都有空敲成文字,——总觉得堆砌成文字,会更多通透。常常我一边开车,一边自言自语,把一晃而入的思绪录进录音机里。我像是深夜电台节目的主持人,在一间没有人的屋子里,独自对着话筒呢喃,——如此强烈的捕捉,只因我没有停下来单纯思考的时间。
不是不可笑的。
小时候哥哥总是摸着我的头,充满爱意,却又几乎是恶狠狠地说:“不知天高地厚。”
要直到现在这个年纪,我才能领悟他当年的感受。——心还没有长大,身体已一跃进入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
也是一种不甘心。
是以我巴不得把时间掰开来过,是以,总对过去的每一分钟都有一点点感触。
抑或,35岁以后都这样?
表姐母女来看我,自是聊不完的家族史,我们家是大家庭,若四代人全部聚拢,估计百人不止。如今四散在世界各地,要碰个头没有十几小时的飞行恐怕办不到。
老一辈故世的故世,不管事的不管事,我们第三代真正友谊坚固的也不多。亦是小时候就离得远,很多表兄弟姐妹甚至没有见过面。想想其实身边很多交往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朋友,感情都好过亲戚。但亲戚间,即使争争吵吵,始终有血脉传承,见面亲,彼此间无数温暖的回忆,胜过一切。
15年前我在上海,我的女友正在热恋,她和她的男友带我一起去旅行,我还记得我随身捧着宋词在翻,她的男友诧异我的爱好。
动荡的长途汽车上,28岁的小伙子,故作深沉的表述:“现在的我,已经没有激情了。”听在尚且年轻的耳朵里,分外异类。
距离28岁很多年以后,我也常常被冗杂的生活磨灭了激情,此刻若有人问我,爱情是什么?我或许会告诉她:凌晨三点,有人哭,他愿意起床去看看,这是爱情;他一清早出门年检,回来时给我带一份早餐,这是爱情;在我很累的时候他主动搞定小孩,让我翘着腿看一会儿电视,这是爱情;……。
这些天看侄女和交往了七年的男友,在空气中布散柔情,颇有感触。他见状也做作的改口叫我“Honey”。
当年的我,若是知道十几年后我的爱情观不过如此,不晓得作何感想。幸或不幸?横竖我享受现在的生活,对此刻的劳碌、平淡,喜幸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