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因保养 PK 干细胞保养 (一)

(2009-10-21 14:31:39)
标签:

衰老

时尚

分类: TOPIC

纯属闲扯~~~本来想着正儿八经的酝酿片技术文,最近实在没这精神劲儿码了,就随便闲扯一下吧。

 

小黑瓶和小综瓶的较劲终于在电视上消停了,估计EL和欧莱雅的高层都对今年这事了熟于心,才专门捡日子一起推出来PK一下。而基因保养的口号不止这两个品牌在高歌,biotherm,la prairie,Lancaster等也跟着坐了趟顺风车,各大时尚杂志报刊使劲得炒哇,誓要往美容爱好者脑子里灌进去基因保养这四个大字。

同时,Dior则很个性得推出以干细胞为宣传点的逆时空升级系列,很有要在基因保养的大舞台上来个干细胞保养一枝独秀的架势。

 

某天岳宝贝问我基因保养和干细胞保养,到底哪个更强?我当时的回答很简单,不要太相信商家宣传的噱头。这篇闲扯的,就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释。这句回答并非意味我对这两种保养理念不认同或不看好。其实基因修护类保养品早就有,也并非只局限于今年大力宣传的几个产品。而基因保养或干细胞保养这个名词的出现,可以说还是很值得欣慰的。一方面,说明真正有研究实力的护肤品牌确实开始或已经重视生物学领域的最新且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护肤研发领域的确有着那股勇于创新并饥渴创新的精神;另方面也说明我们消费者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啦,商家需要制造更深奥更有神秘感的宣传噱头来迎合咱们愈发难伺候且挑剔的眼光。

 

基因保养 <wbr>PK <wbr>干细胞保养 <wbr>(一)

 

PK前,先说些有意思的。

现在关于机体为何衰老有很多不同的论点和学说,比较热的还是归结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比如端粒学说,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就授予了Elizabeth Blackburn、Carol Greider 和 Jack Szostak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学说,简言之,即细胞衰老的根本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两端的DNA序列(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而逐渐变短,短到一定程度,无法保护DNA时,细胞的分裂能力也没了,衰老和死亡就来了。端粒的长度可以被一种酶,即端粒酶所修复。但是,这种酶只存在于胚胎干细胞,一些成体干细胞,生殖细胞和癌变细胞中。正常体细胞中基本是没有端粒酶活性的。如果这个学说要应用到化妆品研发中,大概只能是开发出针对皮肤中的表皮干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做文章,除此之外没有意义。不过,端粒酶学说虽然广受认可,却并不能将衰老完全解释清楚。有很多paradox,比如,小鼠端粒长度比人的长得多,但小鼠寿命却远不及人的寿命等等。

 

自由基学说,这个是本世纪50年代提出的,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学说。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各种内因外因产生的自由基,会直接导致DNA的损伤甚至诱发突变。这个机制与端粒学说是平行的,而非需要通过端粒作用。这样说来,抗氧化即可与抗衰老划等号!而非初级抗衰老!因此,充分重视防晒这个环节,并用心选择抗氧化产品,是最行之有效的抗衰老策略之一!当然更是预防衰老最有效的方法。

 

生物分子交联学说,这个学说比较有意思。大致可以概括为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分子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时间推移发生自然交联。这种生物分子间的缓慢连结,使得分子键能不断增加,导致高分子化,溶解度和膨润能力也会逐渐降低和丧失,表征便是细胞和组织出现老态。而交联更会导致基因的有序失活,自然启动衰老过程。现在已知随年龄增加,胶原蛋白会发生进行性交联是的胶原纤维网的弹性降低。之所以说它有趣是我想起上次见到黛珂品牌经理,她便说感觉衰老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肤硬硬的。而AQ和Albion的先乳后水的护肤策略就是把皮肤变软,从而恢复弹性,吸收力也提升。当然它们的产品还没有和这个学说挂上钩。而且交联学说也还需要更多的体内实验和数据的支持。不过我倒是感觉这俩能挂上钩。就比如SKII的新多元,以前也不过是宣称里面有多少的pitera,现在不也开始说其成分可以激活实施DNA修复的复合物了,呃,当然,这里头有玄机。。。

 

衰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其机制至今尚未弄清。宏观上,控制饮食,降低食物摄取热量,适量运动等等等等,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好的生活习惯,肯定对抗衰老益处多多。所以比较严谨的人,谁也不敢说单靠护肤品就能抗击衰老咯,唉,话虽这样说,却也无形中给商家制造了开脱的理由。另外值得重视的是,我们的面部皮肤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心理器官,所谓喜形于色,心情好坏,也直接影响脸色好坏。健康的皮肤,一定是有健康的面色做底的。所以,要护肤,先练就一颗快乐的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