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流水诉衷情篇篇佳作是心声
(2023-04-14 07:41:37)
标签:
马辛午流水安澜老师衷情民族团结 |
分类: 随感 |
潺潺流水诉衷情
非常荣幸获得年届耄耋的马辛午老师新出版的作品集《流水安澜》,有一种如获至宝之感。马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勤学踏实、不务虚名的形象。为此,写下一点肺腑之言,既是尊敬,也是自勉。
说实在话,由于本人年龄的原因,加之整天看稿、编稿,毕竟精力有限,我已经不怎么看本职业务以外的读物。但当我打开《流水安澜》一书之后,之前的淡然、泰然便一扫而空,我着实被马老师的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感动了、震撼了。我在并不完全的阅读中,得到心灵的共鸣,得到灵魂的洗礼。
以多年读书、读报,编书、检报的经历而言,我发自内心而言,《流水安澜》无论是作品质量、版面设计、印刷装帧都堪称一流。若干年来,出书热度一直不减,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与期许,但能够像《流水安澜》如此,篇篇皆佳品,句句有心声的上乘之作并不多见。
正像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前郭县老县长图门题词所言:“马老是一位汉族人,毕生致力于蒙古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堪称前郭典范。”此话一点不假,马辛午老师将一生的时光无私地献给了前郭县民族文化事业,为自治县的民族团结、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和马老师平素接触并不多,但是每次接触都给我一种亲切和善谦虚的感觉。他老人家无论是阅历,还是知识的层面;无论在年龄段,还是在观点交流中,都是那样真实自然,毫无违和感,从没有居高临下心高气傲的表现。也更使人乐于接触,乐于聆听就教。
在书中你能触碰到一颗鲜活火热的心,爱党爱国爱民爱家,在字里行间立起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将真情将所有的爱倾注给这个时代、献给本职工作、献给家人和友人。像伟大的鲁迅所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不就是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缩影吗!
在缅怀老伴儿乌优图,辑录的《逃出虎口》《重见天日》《感恩报国》三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土改队还组织了秧歌队,敲锣打鼓,吹着喇叭,走村串巷,庆祝翻身得解放。屯子里到处响起喜庆的鞭炮声,有的家杀猪,有的宰羊,真是喜出望外。爸爸把分给他的牛拴好,进屋坐在油灯下,打开盖着大红印的地照,眼含热泪,久久不出一声。当我和哥哥到他面前问几声以后,他才深情地说:‘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它就是咱们穷人生活的命根子,你妈要是赶上今天有多好…’”
“我们有了自由,有了土地和房屋,有了权利,这种压抑多少代的苦闷情绪一下子迸发出来,实现了多少辈子的梦想。在我内心深处由衷地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的家,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想,马辛午老师和老伴乌优图之所以倾其一生热爱党,孜孜不倦为党工作,这就是最切实的答案。一个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人,对两个时代有着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因此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用真情、用行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于这一点马老师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一个优秀学者、优秀共产党员必有的品质。
马老师已经退休多年,但没有因为离开岗位而失落、迷茫,相反找到了发挥余热的生活方式,继续为家庭、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如他在《安度余生》文中所述:“生活自律,情绪饱满,健康快乐每一天。”就是用这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把晚年的生活打理得丰富多彩,井井有条。
马老师通过学电脑、上微信、写文章、练唱歌、练书法、散步、为广告公司搞翻译等等,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毫不落后于时代的高寿达人。用自己的学识、专业知识助力社会的发展进步,体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不仅没有成为家庭负担,反倒成了家庭成员的样板,激发了一家人的工作活力、生活动力,难怪全家那样和谐温馨富有凝聚力。
马辛午老师用言行、用《流水安澜》诠释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每一个在人生路上迷茫、困惑的人仔细品味;值得每一个正在拼搏、奋斗的人学习,从中补充能量。踏踏实实、好学勤恳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我们的人生才会更丰富多彩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