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李永康
(2022-04-22 07:23:26)
标签:
李永康文学草子艺术退休 |
分类: 散文 |
说 说 李 永 康
李永康,是我的老同学。之所以要说说李永康,是他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劲头实实在在感动了我。作为一个老年人,我觉得,李永康值得我和很多老年人学习。
李永康,比我大几岁,我们大家叫他四哥。在高中读书时,貌不惊人,才不压众,我对他印象不深。李永康退休前在查干花乡农机站担任站长,和时任乡党委副书记的于向奎很熟。退休以后举家迁到长春市,和老伴为两个儿子照看孩子,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
李永康在年轻时对孩子要求严格,两个儿子非常努力,学有所成,都获得研究生学历,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后来两个儿子在长春就职,都找到了人生如意的另一半,成家立业。李永康的两个儿媳也都是研究生学历。比较而言,全家成年人中李永康的学历算是最低的。
但李永康不甘落后,退休之后没有了工作负担,便把大把时间用到了读书求知上。尽管已经一把年纪,还要焕发人生第二春。想到说到做到,这就是李永康。为了丰富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他把学习作为业余时间的重要内容,为自己确定了文学创作的人生目标。
李永康报名参加了长春市老年大学,就像刚上学的小学生那样,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他不仅认真学习,还能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虚心求教。凡是不明白的问题,不顾自己年龄大,总能谦虚地向别人请教,不弄懂不罢休。他按老师要求,坚持按时完成作业。他对操作电脑不太熟悉,只能用手写作,然后再请儿媳、孙女帮助打出来。他的学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学习求知,他经常往返于长春和松原之间,和文友面对面交流。当时我正在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和县文联正好是对门。为此,我和李永康说,你上我这来,我半个小时就能教会你,可他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去。后来,他改用手机操作,也起到电脑写作的效果。
李永康读书很多,甚至比许多成名的作者都多,令我赞叹不已。有时就能背诵几句或成段的名言名句,谈起文学逸兴遄飞,喜形于色。他真正把文学当做了快乐之源,当做了人生的美事,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李永康不仅要写作业,还经常挤时间练习文学创作。说句实话,当时他的文学基础太差,写的东西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可他勇于进取,肯努力。走到哪里,学习到哪里,请教到哪里,修改到哪里。他经常去外地旅游,游览国内外的风景名胜。一次在朝鲜的旅馆,大家累了一天半夜睡得正香,他想起几句诗,赶忙起床翻箱倒柜找笔找纸,记下来,给几位旅友念一遍,这些好朋友真是哭笑不得。
因为写作的原因,我俩接触比较多,他写作业或者写稿经常找我帮助修改,有时我都睡着了,他也是打电话找我帮助改稿,请我提修改意见。我也记不清改了多少稿,有诗歌,有散文,还有新闻通讯等。每次见面,他都诚恳地请我指教。其实,指教啥,我自己对于写作也是半瓶醋,不过皮毛而已。可他不厌其详,我说的他还拿本记上。真是你不感动都不行。
在我担任县作协主席的时候,有一次协会开展活动,为了提高活动效果,鼓励会员的积极性,我试着和李永康说,能不能提供一点赞助。可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要来时任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兰玉娟的微信号,打来200元钱。钱虽不多,不过是给大家取个乐子,但活动很成功。兰玉娟精打细算,节约用度,使活动经费略有结余,在下次活动还派上了用场。
李永康为人仗义豪爽,极有亲和力,善于交友。他的虚心,他的好学,他的勤奋,感动了许多文学同道。大家也乐意帮助他。他和县文联的编辑们,和市文联的编辑们,和《松原日报》文学副刊的编辑们,以及域外诗家高手草子老师等文学名家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并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帮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不懈的努力下,李永康的文学写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怪不得文友于向奎和我说,李永康的诗写的越来越好,正经不错了。向奎说的不假,我亦深有同感。和李永康见面时,我逗他,现在我得叫你老师了!
李永康的写作激情澎湃,一发不可收,在多家报纸和公众号传媒频频发表作品,成了老年人文学队伍中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为了淘洗和磨练自己,以求得到更多文学同好的指点和帮助,李永康又先后加入了松原市作家协会和长春市作家协会,这在作协会员中不多见。
如今的李永康,已经跨过古稀之年的门槛,但是斗志未曾稍减,依然保持着蓬勃旺盛的创作状态。在人生的晚年,在许多老年人认为无所作为的年纪,活出了人生的精彩和自信,收获了令许多人向往和企及的成果,我发自内心为他高兴,为他点赞!
他的事例,也宣示了一个道理,退休以后,一个人可以找到快乐,可以找到新的目标,可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有益的人!当然,绝非仅仅文学一条路!
衷心祝愿李永康永康快乐,艺术生命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