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凡刑事部王永平、余安平做客“午间说法”谈电信网络防骗

标签:
惠州市律协刑专委午间说法电信网络诈骗防骗 |
分类: 法律 |
2018年9月5日,卓凡刑事部主任、惠州市律师协会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永平与卓凡刑事部秘书长、惠州市律师协会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余安平做客惠州电台“午间说法”节目,与主持人科蕾记者谈谈电信网络诈骗“防骗”话题。这是两位律师去年一起在“午间说法”节目谈“于欢案”以来,再一次联袂参加节目。
科蕾介绍说电信网络诈骗已经让人防不胜防,从2014年不足1500宗猛增到2017年近3000宗,广东、福建、浙江、河南、江苏等地成为高发区。主要的诈骗手法有,冒充公检法、冒充熟人、冒充上级领导、冒充银行或电信客服、金融理财、兼职刷单、机票改签、中奖、网络购物、网游交易等等。
科蕾问余安平律师,所经办的案件哪些电信网络诈骗较为多见。余律师说,自己经办的案件以项目投资诈骗、男女感情诈骗、校园贷款诈骗最为多见。如果人家真的有好的项目,这种赚钱好机会怎么会轮到你?人家不会把机会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找银行项目融资吗?经常有美女主动加你微信,你想一想美女都是稀缺资源,又不认识你为何突然找你?许多利用感情诈骗的美女图像本就是“后台制作”的,甚至有一套与男士交往的“话术”,这些“美女”只是美女图像而已,一般情况下都是男士假冒,交流方式都“岗前培训”好了。校园贷款也是如此,人家为何愿意借钱给学生?还是是因为这些学生涉世未深“好骗”?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女不会无缘无故爱上你,贷款都是要还甚至几何数字增长,而且合同条款人家都已经设计好了。
科蕾听说王永平律师最近代理了“茶叶诈骗”案件,要求王律师解释一下,正好给大家一个提醒。王律师详细解释了“茶叶诈骗”的“套路”,幕后老板如何找人制作“剧本”,再找人装扮成家里有茶园的“美女”,吸引男士注意。通过微信聊天获取好感,再找机会销售茶叶或者讨要红包520或者1314。那些不愿意“上钩”的则逐渐踢掉,那些“上钩”的绝大部分人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因为“美人计”被骗。这些冒充“美女”的“前台”中有一些人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也引起教育者的注意。
科蕾问两位律师,有一批青年学生参加“茶叶诈骗”等犯罪,是什么原因呢?要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呢?王律师认为,青少年学生参加“茶叶诈骗”等诈骗活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缺乏法制教育,不懂得“编故事”骗钱属于诈骗犯罪,更不懂得诈骗金额五十万元以上面临着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大好的青春年华就浪费在监狱了。青少年参加诈骗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贪图享乐,缺乏勤恳踏实的精神,不是把“学到技术”作为参加工作后首要任务,而是把“赚到钱”作为短期目标,很容易被诈骗“来钱快”所诱惑。
余安平律师认为,保护青少年免遭法律伤害,则普法教育“进校园”应该成为常态。律师担任法制副校长甚至法制副班主任应该成为“大方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律师随时深入课堂,帮助学生学法懂法避免被伤害。许多人本就是无心犯罪,只是贪小便宜,不懂得犯罪与违规之间的差别,这就需要更多普法。毕业前法制培训、岗前法律培训,应该成为全社会关心的普法问题——我们懂得法律风险,才能远离法律伤害,才能更自由更安全。
科蕾问,如何才能避免诈骗伤害呢?王律师认为,防骗首先要注意“不贪小便宜”,你没有贪恋也就难以上钩;其次要看紧自己的钱包,你是“铁公鸡”人家也无可奈何;再次记住“有困难找警察”,那些冒充公检法或银行诈骗的,直接去电话向警察求助就好,你放弃报警也是增加警察侦查的难度,让坏人逍遥法外;最后要相信法律,立法的目的是保护好人而不是放纵坏人。余律师则认为防骗有一条最笨但也是最安全的办法,“聊天不谈钱,谈钱线下见”。许多人冒充亲戚朋友或者同学向你“借钱”,你没有见到“真人”不要相信,至少打个电话核实一下。网络聊天很容易,但区分对方是男是女就不容易,不要忘了语音可以合成。电信网络防骗,需要自己小心,更需要知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