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三分天下”最弱,为何宇文泰不同于刘备?
(2018-03-21 15:13:57)
同样是“三分天下”,同样控制着偏远之地,为何刘备的蜀汉最终灭亡而宇文泰的北周(西魏)却笑到最后?当然,曹操父子为司马懿子孙做了嫁衣裳,宇文泰祖孙为杨忠父子做了嫁衣裳。北魏权臣尔朱荣被刺后,不可一世的北魏政权一分为二,主体部分被尔朱荣部将高欢继承,这就是控制着从今天山西、河南到河北、山东乃至半个湖北、安徽、江苏的东魏政权,如同继承人东汉主体部分的曹魏政权。鲜卑贵族宇文泰则控制着今天陕西、甘肃地区,如同当年的“锦马超”,“三分天下”则相当于刘备。从四川到江南富庶地区则属于南朝,而且南朝从刘宋到箫梁都是频繁北伐,比起当年的孙权实力强大得多,也有进取心得多。可是,宇文泰子孙却完成了“大逆转”消灭了高欢子孙,不仅恢复了北魏的疆域,甚至南下夺取巴蜀之地,为杨忠父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刘备却只能偏安西南一隅,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劳而无功,最终被曹魏所灭。宇文泰子孙能够“大逆转”,原因何在?
刘备父子控制着巴蜀,却是“两面作战”。一方面与曹操争夺汉中,另一方面却与孙权争夺荆州,这就有“关羽毁败”与夷陵败绩。刘备集团元气大伤,此时再要与强大的曹操集团对抗,除非曹操集团出现“自毁长城”的昏招,否则几乎不可能。诸葛亮期待的“天下有变”一直没有出现,反而是曹魏在蜀汉北伐过程中日臻团结。直到曹睿晚年才大兴土木过上荒淫生活,此前曹操、曹丕都还是兢兢业业。反观蜀汉,刘禅能力远不如刘备,诸葛亮病逝后更是“一蟹不如一蟹”。曹魏方面却是司马懿父子秉政,国势此消彼长,蜀汉只能出局。曹魏吞并蜀汉后,司马炎最终篡夺曹魏基业建立晋朝,不久完成全国统一。
宇文泰控制着陕甘,一直是针对高欢集团作战,不存在自身元气大伤的“两线作战”。宇文泰甚至采取“股份制”设置“西魏八柱国”,“六军”府兵技能作战又能耕田,减少老百姓负担,调动其他“小股东”积极性。虽然“军事股份制”长期来看容易出现“三家分晋”局面,但短期内却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军事首领的积极性。此外,高欢晚年好大喜功,51岁病逝时长子高澄不过26岁。高澄、高洋等建立的北齐政权被称为“禽兽王朝”,乱伦、内乱不止,也就严重损耗了北齐元气。北齐后期甚至诛杀了能征惯战的斛律光、高长恭等人,如同曹魏诛杀司马懿、曹真,焉能不败?更有侯景“搅局”,导致南朝衰落,也就方便了宇文邕统一北方后,杨坚统一全国。
宇文泰比刘备“运气好”,而且懂得“给股份”。如果刘备入西川后实行战略收缩,例如放弃荆州将人口内迁,守住东西两川。然后按照“股份制”设置六军制度,刘备、关羽、张飞、魏延、吴懿、马超各领一军,其它五军闲时训练忙时耕种,也许蜀汉经济不会那么困难。但只要曹操集团不出现内乱,刘备也只能保有西南而难以进军中原。毕竟,“运气好”是帝王成就大业的最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田荣“搅局”,刘邦如何能在关中站稳脚跟?如果没有陈友谅“一根筋”,朱元璋如何避免老巢被陈友谅大军捣毁?“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没有这“三分”运气谁能“逆天”而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