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收费,为何容易被误解?
(2018-03-01 21:59:39)
标签:
律师收费市场选择公益服务老乡 |
分类: 法律 |
昨晚与老乡小聚,有人说某些老乡对我有些看法,说我收费不讲情面。细问之下,才知道是去年某老乡被羁押,他朋友说给我五百元路费让我去会见。我当时很为难,正常收费会见一次不会低于五千元,如果是五百元我宁可不收费,会见完再看他是否委托。结果却被一些老乡认为余律师不讲情面,把钱看得太重。
律师提供的服务并非没有成本,而且作为从法十年的律师要我收费太低也难。我精力有限,有喜欢享受生活喝喝茶看看花读读书写写文章,每年能办二十来个案件已经不容易。提供三两个公益服务当然没问题,但谈到收费标准我只能“如实相告”。老乡情面上可以给个折扣可以更加尽心尽意,但要我免费办案有些吃不消,毕竟律师不是“财政供养”。
我给老乡办理的案件其实收费都不高,在正常标准有所下浮。即使如此,一次会见五千起步,一些的律师函或法律意见书五千起步,出场办案一万起步,在律师朋友看来属于“破坏行规的低价倾销”,在一些老乡看来依旧属于“高价收费”,我也是满腹冤屈。还有些老乡认为“余律师不差钱”,那就象征性收费足矣,其实律师偶尔可以象征性收费,但经常低收费只会让自己专业服务失去价值,也不会被尊重。甚至有些老乡在律师办妥案件后认为律师其实没有多大用处,是证据起了作用——证据起作用那也是律师介入之后吧?
律师收费被误会很正常,但被老乡误会却让我很难受。我能做到的只能是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供一些免费咨询服务。如果要我接案,我只能给个小折扣,毕竟律师“出场”有自己的机会成本。好在老乡对我业务能力还比较认可,只是认为了“变了”,难道这是成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