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朝,“一条腿走路”焉能不败?

(2017-08-01 11:47:54)
标签:

宋朝养士百年

军功授爵

投笔从戎

分类: 历史

宋朝总被被国人惋惜,而国人也是被“文人”,毕竟历史是文人书写的。如果说东晋是“王与马共天下”,那么宋朝则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宋朝“养士”对文人不薄,所谓“天子重英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宋朝殉葬的多半是文人,文天祥、陆秀夫“成仁取义”。不过,宋朝“宰相需用读书人”,也就导致它是“一条腿走路”,历代控制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主体部分的王朝,只有宋朝极为脆弱。

从商鞅变法开始,中国历代王朝即实行“军功封爵”制度。“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从而文官与武将相结合,秦汉以降“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宋朝“宰相需用读书人”,“重文抑武”的结果是再也没有沙场征战的报国热情。“投笔从戎”的汉人,“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唐人,都有从军热情,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贵族的印绶。而宋朝重视的是“琼林赴宴”、“御街骑马”,即使率十万大军收复故州也不如中进士。甚至武将向来被猜忌,岳飞等人被赐死就是典型例子。宋朝“善待士大夫”而猜忌“将帅”,这是当年张飞善士大夫而鞭挞士卒的再版,只能“维稳”无法进取,终致靖康之变、崖山之变一辱再辱。

明朝早期重视军功“开国六国公”有5人出身军功大将,李善长虽然是文人也是因为军功授予国公爵位,这就有明朝开国盛世。靖难之役后,竣工授予爵位的日益减少,甚至再难有“生封公,死封王”,也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军营。清朝对于投降的汉人将领不惜公爵、王爵,极大调动了汉人积极性,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孔友德在明朝最高只是伯爵,在清朝却是王爵。甚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中兴名将”,清朝也是不惜封侯之赏。

“穷文富武”,国家需要“两条腿走路”,应该穷人富人、文人武人兼容并包,这才能长治久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