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穆斯林的印象

标签:
穆斯林饮食文化政治强迫 |
分类: 随笔 |
我最早接触伊斯兰文化是通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历史课中的马本斋“回民支队”。然后在大学时代,有学长因为研究伊斯兰文化而信仰伊斯兰教,就象有学长因为研究基督教文化而信仰基督教。上世纪末的大学,似乎没有那么多的禁忌。
我对穆斯林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饮食文化,例如无处不在的兰州牛肉拉面等清真食品。春节后赶回惠州,穆斯林饮食是最佳选择——他们春节不放假。去北京办案,喜欢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办公区附近的“回民区”羊杂汤;去广州办案,喜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附近的拉面;去甘肃旅游,回民区的饮食尤其是羊肉对我说难得的享受。对于吃货而言,无论是欧美西餐还是日本料理、韩国拌饭,我向来“来者不拒”,更遑论小数民族饮食与汉族的各大菜系。
对于文化爱好者而言,我觉得也应该对各种文、化“来者不拒”,只要这些文化是我们自己主动“拿来”而不是别人强行“送来”。我对任何宗教都持谨慎态度,只要不掺杂“政治强迫”,都可以让其“自由生长”。对于“恐怖袭击”,我的观点是应该严厉打击“恐怖犯罪”,而不是“株连”某个民族。雨果说得好,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所监狱。对于犯罪率明显过高的区域,是否应该问责我们的教育部门?
一些人将恐怖犯罪与穆斯林联系起来,我想起曹操那句话,“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宗教引起的犯罪自古有之,只要政府不假之以权力,如唐宋故事,也是和平相处。宗教可以信仰,可以研究,但不可以获得政治权力,这才能两相保全。
我甚至认为,宗教信仰与民族差异属于“个人隐私”,不该出现在户籍登记与身份信息上。法律面前只有公民、居民,不该有民族与宗教。中国传统上民族区分按照文化教化,“汉化”的都是汉人,“胡化”的才是胡人,而不是“血统论”民族区分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