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堵车压力,应该增加车位总供应量
(2017-07-01 11:13:18)
标签:
惠州停车位 |
分类: 随笔 |
短短二三十年,中国就从“自行车王国”变成“汽车王国”,即使是惠州这样的“三线城市”也不例外。每次去律师事务所,我往往是第一个赶到办公室——一方面是七点半前送孩子上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科融创业大厦“停车难”。
惠州等城市这些年机动车倍增,但停车位却没有相应增加。依靠街边停车位、商场停车位,显然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因此,应当在商业区、行政服务区兴建收费停车场,满足日益扩大的停车需求。车站等交通枢纽附近、派出所等国家机关附近、大型商场等商业网点附近、商业写字楼附近都可以兴建大型停车场特别是立体停车场——地下四层、地面六层,每层不少于300个停车位。
收费停车场可以考虑1小时内免费,超过1小时不足4小时收费5元,以后每增加3小时增加收费5元,“封顶”价格为每天30元,超过24小时重新计费。一方面可以加速停车场停车流转速度,另一方面也使得那些“霸占停车位”的车主感受到压力。对于“僵尸车”即停车超过30日且不向车辆登记部门申报的车辆,则一律交给有关部门强制回收报废。
这种方式可以在各大“堵城”推广,一方面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停车收费收入,值得思考。
后一篇:“三国”10大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