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旅游精华景区

标签:
昆明滇池 |
分类: 旅游 |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昆明市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石林(The Stone Forest),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云南昆明,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覆盖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km²,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滇池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为10个功能区,按"高标准、多功能、国际化"的要求建设。
九乡风景名胜区位于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昆明90公里,距宜良县城47公里。风景区内以洞穴景观为主,以六绝奇景著称。一有层层叠叠、清水粼粼的梯田,二有落差达30余米的洞中雌雄瀑,三有横跨200余米高绝壁的天生桥,四有厅堂式溶洞雄狮厅,五有崖高80余米的惊魂峡,六有“滇中第一幽峡”荫翠峡。已规划建设叠虹桥、大沙坝、三脚洞、阿路龙、明月湖等景区。
阳宗海距昆明36公里,有326国道(即昆河公路)经过,地跨澄江、呈贡、宜良三县之间,因大理国时强宗部落居住(后讹为阳宗)而得名。明、清时称为明湖,湖面形如一只巨履,两头宽,中部略窄,海拔1770米,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湖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阳宗海为高原断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有岩洞暗礁,水色碧绿,透明度高,为淡水湖,湖内盛产著名的金线鱼。湖水主要来自周围汤泉河及雨水聚积。阳宗海四周,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东南的龙泉寺,后依石壁, 前瞰湖水,山腹涌出一泉,清澈明净。寺旁有古树1株.直径约2米,树龄已逾千年,枝繁叶茂,浓的蔽天。南面的小屯村,相传为三国时随阳宗海诸葛亮南征将领关索屯兵之处,村人至今仍演唱古老的傩戏,俗称"关索戏"。
轿子雪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境东北角乌蒙乡,属于乌蒙山系拱王山脉余脉,最高海拔4247米,峰山体型似轿子而得名,唐代大理南诏国王封此山为"乐尼白"。轿子雪山砥柱千仞,立体气候明显,地质地貌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动植物资源丰富,冬季冰雪覆盖,是距离云南省省会昆明最近的一座极具开发潜力的雪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登山旅游爱好者,主景区是集万亩杜鹃花海,高山天池,七彩瀑布,轿子佛。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简称世博园)是 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的园林园艺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品大观园。作为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世博会会址,世博园凭借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原创性的园林园艺大观园独有的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园艺性、高品位性、唯一性、不可模仿性、价值可持续性的会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