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要供给侧改革还是需要刺激需求?

(2016-09-11 07:41:02)
标签:

新村建设运动

供给侧改革

刺激需求

分类: 随笔
        国家智囊认为目前经济危机原因是“产能过剩”,需要“供给侧改革”。其实稍懂经济学都清楚,所谓“产能过剩”不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婉转说话,如同把失业说成待业。“有效需求不足”就应该提高“社会需求”,增加企业利润与劳动者薪酬——增加企业利润与劳动者薪酬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减税、压缩政府开支。当年美国里根政府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美国采取的方式是减货币发行、减政府干预、减税收、减公共开支。中国多次提出“简政放权”,也说明政府意识到产能过剩的问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问题。
   “肉食者”认为企业利润过低是工资薪酬过高,要压缩工资薪酬而不愿意压缩政府税费。稍懂经济学的都清楚,劳动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压缩工资薪酬的必然结果是劳动者购买能力受到抑制,限制社会有效需求。市场经济建设,还是需要懂经济学的政治精英,至少懂得近五十年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史。
    供给侧改革只是“消极治标”,刺激需求才是“积极治本”,而且不压缩生产规模。中国市场广阔,远远达不到“市场饱和”的程度。大量的“剩余生产力”完全可以来一次中国版的“新村建设运动”,学习借鉴韩国经验。
    中国版的“新村建设运动”很简单,那就是建学校、修公路、加桥梁、盖住房四件事。与其“大手笔”一掷千金帮“老外”建设家园,不如把这些民脂民膏投入到基层基础建设上。各行政村(社区)建公立小学、各乡镇(街道)建公立初级中学、各县区(中心镇)建高级中学与中等技术学校,各行政村之间公路相连结、交通要道搭建桥梁、给村民提供水泥等建筑材料鼓励其盖房子。这样不出五年既能解决基层特别是落后地区上学难、出行难、住房难问题,还能大大增加建筑材料、教育发展等社会需求。中央财政支持基层建设,既能缓解供需矛盾又能赢取民心,何乐而不为?
   在第一个五年基础上,可以进行升级版“新村建设运动”,那就是在通路基础上通水、通电、通网络,这也就带动供水、供电、网络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发达地区的许多饱和产品完全可以在欠发达地区获得需求市场,“次第消费”。一旦全国完成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并落实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园建设,那么中国现代化建设也就不再局限于城市而是扩大到包括农村在内的全国范围。惠及全民的现代化建设,才是“为人民服务”。
   把对外援助变成对内开发,既能扩大需求市场又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中国远远不是是个资本过剩的发达国家,而且资本严重匮乏的欠发达国家。国家智囊不应该仅仅看到北上广深的繁荣,更应该看到西北、西南甚至东北的落后。即使是最发达的广东,韶关、梅州的落后与西北地区差别不大,这才是智囊们应该谋之的。
   没有选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就没有发言权,“肉食者”可以动辄降低他的工资标准。没有选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地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就没有发言权,“肉食者”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只注意“国际责任”看洋人脸色。谁说民主不能当饭吃?“为人民服务”,应该遵从人民群众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