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朝不杀士大夫:崇文抑武而已

(2016-08-30 07:18:55)
标签:

赵匡胤

崇文抑武

欺人孤儿寡母

出将入相

分类: 历史
        宋朝不杀士大夫被文人传诵,甚至忽视了宋朝建立本就是“欺人孤儿寡母”,而且养兵百万只能“花钱买和平”。“欺人孤儿寡母”,为“从奴隶到皇帝”的石勒所不齿,认为大丈夫应该象刘邦、刘秀那样磊磊落落。“花钱买和平”,这是汉唐以来所罕见,只有“儿皇帝”石敬瑭干过。为了避免被擅长指桑骂槐的文人指斥皇权“合法性”与“岁币外交”,宋朝皇帝坚持对文人的笼络政策,这就有了不杀士大夫“宪法惯例”。当然,“乌台诗案”也说明“文字狱”还是有的,只是点到为止。
    宋朝通过“兵变”建立起来,也就猜忌手下大将“认真学习”。赵匡胤没有刘秀那样的高超政治技巧“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只能是“杯酒释兵权”。有宋以来武将都不受重视,不仅不能“登台拜相”,而且动辄杀戮。岳飞之死,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崇文抑武”的猜忌结果。
    宋朝不杀士大夫,不值得称颂,这是压制军功贵族的手段。压制军功贵族的结果是,商鞅变法以来的“尚武精神”被扼杀,中华文化逐渐走向文弱而缺乏阳刚之气,“出将入相”的“两条腿走路”变成“崇文抑武”的“一条腿走路”,悲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