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划分为若干省(自治区),其由来基本都具有历史底蕴。国庆长假闲无事,与网友分享一二。
1、黑龙江——黑龙江省简称为“黑”,来源于黑龙江这条河流。本来黑龙江是中国内河,发源于外蒙古肯特山南侧,注入北海(今俄罗斯鄂霍次克海)。俄国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东地区全部领土,从而黑龙江省、吉林省从沿海省份变成内陆省份。
2、吉林——吉林省简称“吉”,来源于吉林市。清朝初年的“吉林将军”就设置在吉林市,清朝末年“吉林将军”改称“吉林省”,于是“吉林”也就从吉林城发展为省名。吉林市长期是吉林省政治中心,直到1954年吉林省省会前往长春。
3、辽宁——辽宁省简称“辽”,来源于辽河这条河路。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流经河北、内蒙古、辽宁,在营口地区入海。辽河古称辽水,战国时期燕国设置辽东、辽西两郡,五代时期契丹民族建立辽朝。
4、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来源于蒙古民族。蒙古本是辽金时期漠北地区一个草原部落的名字,后来蒙古部落的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漠北各部落,将其统称为“蒙古”。1271年蒙古民族建立了元朝,1279年元朝完成全国统一,成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
5、河北——河北省简称“冀”,来源于古代的“冀州”。大禹将全国划分为九州,今河北主干部分属于冀州,后来汉武帝实行“十三部州”制度,今河北地区依旧属于冀州。隋唐实行“州县制度”以后,冀州的辖区逐渐缩小,明清时期冀州缩小为直隶州,民国时期缩小为冀县,1993年冀州变成衡水市代管的县级市。
6、山西——山西省简称“晋”,来源于周朝的诸侯国晋国。周朝分封诸侯国,山西境内主要属于晋国。晋国曾经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与楚国南北对峙,但是战国初期分裂为赵魏韩3国,最终被秦国所灭。
7、河南——河南省简称“豫”,来源于古代的“豫州”。大禹将全国划分为九州,今河南地区主干部分属于豫州,后来汉武帝实行“十三部州”制度,今河南地区依旧属于豫州。隋唐实行“州县制度”,豫州范围逐渐缩小,豫州最终消失。
8、山东——山东省简称“鲁”,来源于周朝诸侯国鲁国。周朝分封诸侯国,山东南部主要属于鲁国,北部主要属于齐国,于是山东也被称为“齐鲁大地”。鲁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二流强国,后来被南方强大的楚国灭亡。不过,鲁国势力一直不如齐国,山东本属于齐地,没有简称“齐”而是简称“鲁”让人感到奇怪。
9、陕西——陕西省简称“陕”,“陕西”来源于“陕县以西”。陕县属于河南省,战国时期置县,北魏时期置州,民国时期恢复为陕县。
10、甘肃——甘肃省简称“甘”,元朝以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为基础组建甘肃省,来源于甘州。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凉在张掖地区设置甘州,元朝设置甘肃省省会在甘州,明朝甘州为甘肃镇治所,直到清朝甘肃政治中心才迁往兰州。
11、宁夏——宁夏自治区简称“宁”,来源于元朝设置的“宁夏路”,为“西夏安宁”的简称。明朝设置“宁夏府”,后改设“宁夏卫”,治所在今银川市。清朝设置宁夏府,民国改称宁夏省,1954年改设宁夏自治区。
12、新疆——新疆自治区简称“新”,来源于“新设边疆”。1762年清朝平定新疆伊斯兰(回部)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路。1884年为巩固边防改设新疆省,1955年设置新疆自治区。
13、青海——青海省简称“青”,来源于境内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湖盆地内,是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而成,面积4456平方公里。清朝在1724年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管辖,乾隆以后因办事大臣驻地常在西宁,也称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民国时期改称青海办事长官辖区,1929年建青海省。
14、西藏——西藏自治区简称“藏”,来源于西藏民族。藏族是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唐朝时期建立了吐蕃政权,元朝时期纳入中央王朝宣政院管辖,明朝属于乌斯藏都司,清朝正式出现“卫藏”,并设置西藏办事大臣。民国时期西藏属于蒙藏委员会直接管辖的“西藏地方”,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15、云南——云南省简称“滇”,来源于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滇池。滇池位于昆明西南,湖面海拔1886米,湖泊面积330平方公里,湖水经螳螂川汇入金沙江与长江连接。早在战国时期楚人庄蹻在滇池边建立滇国,汉武帝时期设置滇池县。元朝设置云南省,一直沿用到今天。
16、贵州——贵州省简称“黔”,来源于先秦黔中郡、唐宋黔中道。贵州省主体部分属于黔中郡、黔中道,柳宗元《黔之驴》更是使得黔中名扬天下。不过,无论是黔中郡还是黔中道,都包括今天贵州全部与四川、湖南部分地区。
17、四川——四川省简称“川”,来源于汉晋时期对益州的称呼,即汉中属于“东川”、剑阁以南属于“西川”。宋朝设置西川路,后改设“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元朝设置四川行省,明清沿袭。
18、湖北——湖北省简称“鄂”,来源于隋朝设置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其实湖北完全可以按照山东、山西模式以周朝诸侯国楚国为名简称“楚”,或者按照辽宁、湖南、江西模式以境内主要河流为名简称“汉”,或者以湖北在汉晋时期主要属于荆州简称“荆”,却因为种种原因简称“鄂”,完全不顾楚国、汉水、荆州的,名气远在鄂州之上。
19、湖南——湖南省简称“湘”,来源于境内主要河流湘江。湘江发源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九薿山,北入洞庭湖后注入长江。湖南主体部分在隋唐还属于湘州,近代湘军更是影响中国历史走向。
20、广西——广西自治区简称“桂”,来源于秦汉时期的桂林郡,而桂林则是因为桂林郡治所桂平县境内多桂树。广西地区行政中心一直在桂林地区,直到1912年广西省会前往南宁。1936年广西省会迁回桂林,1950年广西省会前往南宁,1958年广西省改称广西自治区。
21、广东——广东省简称“粤”,来源于秦汉时期的“南越”,古代“越”与“粤”通用,因此“南越地区”也被称为“南粤地区”。隋唐以后岭南地区合称为“南粤”,晚清时期广东广西合称为“两粤”,民国时期广东单独称为“粤省”。
22、海南——海南省简称“琼”,来源于唐朝设置的琼州。元朝设置琼州路,明朝设置琼州府,清朝沿袭明朝制度。民国时期设置海南特别行政区,属于广东省,1988年海南建省,省会海口市。
23、福建——福建省简称“闽”,来源于境内的主要河流闽江,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秦朝设置的闽中郡。福建省名称的由来本就是福州府、建宁府合称而来。闽江发源于建宁县,在福州注入东海。闽中郡则包括福建主要部分,治所在今福州。
24、台湾——台湾省简称“台”,来源于清朝设置的台湾府。台湾早在三国时期即隶属于大陆政权,但一直是通过澎湖列岛甚至福建地区对台湾岛进行跨海管辖,直到清朝设置台湾府才有了岛上行政机构。清朝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台湾府升格为台湾省,1895年被日本割占,1945年回归中国,1949年新中成立后台湾省与大陆军事隔离。
25、浙江——浙江省简称“浙”,来源于境内主要河流钱塘江。钱塘江古称浙江,源自安徽省休宁县,在杭州附近汇入杭州湾。浙江在宋朝两浙路,元朝属于江浙行省,明清属于浙江省。
26、江苏——江苏省简称“苏”,来源于隋朝设置的苏州。江苏省名称的由来本就是江宁府、苏州府的合称而来。苏州长期作为江苏地区行政中心,而南京则作为地区割据政权首都。明朝定都南京(后来为陪都),苏州作为江苏省会,清朝时期江苏省会依旧在苏州(南京是两江总督驻地),民国时期依旧是江苏省会。1953年南京失去直辖市地位从而取代苏州成为江苏省省会。
27、安徽——安徽省简称“皖”,来源于安庆地区的古代皖国以及皖江、皖山。安徽省本就是安庆府、徽州府合称而来,安庆长期作为安徽省省会,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短期迁往合肥(安庆被太平军占领),1938年日军占据安庆,省会迁往立煌县,1945年迁回安庆,1952年后迁往合肥。安徽省大名鼎鼎的“徽商”与“淮军”,完全可以将其简称为“徽”或者“淮”,却鬼使神差变成“皖”。更加严重的是,作为安徽根基的“徽州”竟然被没有丝毫文化底蕴的“黄山”取代,这绝对是名称上的败笔,旅游经济压倒了区域文化。
28、江西——江西省简称“赣”,来源于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赣江源自粤赣边境的大庾岭与闽赣边境的赣源岽,汇入江西北部的鄱阳湖后进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