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从云髻山回来,途中讲起一个笑话——一位老板死掉了,他娇美的老婆带着万贯家私嫁给了司机。司机感叹说,以前我以为是自己给老板打一辈子工,原来是老板给我打一辈子工。笑过以后,朋友说所以需要“享受生活,及时行乐”,趁自己还“三好”提高生活质量。朋友所说的“三好”,文雅一点就是牙好(能吃)、腰好(能干)、腿好(能动),看到那些“过劳死”(工作狂)以及“纵欲死”(酒色狂),我们总是回头来打量自己的生活,如何能够避免“英年早逝”。我的想法一直很简单,那就是工作时“高效工作”,闲暇时“尽情玩乐”,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户外生活,爬爬山、打打球、骑骑车、散散步,那是一种“有氧运动”,也是一种“生活品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我对于“秉烛游”的兴致远不如“会工作会生活”,那才是“有质量的生活”,这也是我“不放下手中的书,也不放下眼前的景”原因之所在。只有善待自己的人,才会善待他人,所谓“以己推人”,从“自己不欲勿施于人”到“己所欲施于人”。我向来不喜欢“苦行僧”,那么“勤俭节约”的将相我并不看好,这就是我推崇管仲鄙视晏婴的原因。“独乐乐属于众乐乐”,只有“同乐”才有“知音”。
我们一行三人上山,那位商人朋友爬到半山腰说“我喝一碗豆腐花等你们下来”,另一位警察朋友说“我们已经走完石头小道了,下山吧”,我则一直想爬到山顶,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警察朋友说,看来需要锻炼,他似乎耐力与其我相比有些差距。他却忽视了,我本身就出自“山民”,大学时代是校田径队万米长跑种子选手(最好成绩40分24秒),“爆发力”也许不行,“持久力”岂能小觑?需要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身体基础,还需要人文素养,这样才可以在平凡中看到神奇,在一花一叶之间发现菩提。
生命在于享受,做一个有趣的人比作一个高尚的人更难,而有趣的人更会该大家带来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