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无英雄

(2012-11-26 09:01:21)
标签:

三国

英雄

人主

卑辞重币

政治交易

分类: 随笔

    我是“三国”的爱好者,读遍《资治通鉴》、《三国志》与毛批《三国演义》,却感叹三国无英雄。阮籍观楚汉战处,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如果按照阮籍评价标准,那么三国时代只有奸雄、枭雄而没有英雄,更多是嗜血者与黩武者,一勇之夫遍地可见,英雄之辈人间难觅。

    如果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那么公孙瓒、孔融、陶谦、马超、韩遂、李傕、郭汜、张鲁则是“一范增”都没有,只能是一勇之夫,焉能不败?武将只是文臣计谋的执行者,离开文臣的镇国家抚百姓、运筹帷幄、折冲樽俎,再强大的武将集团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吕布则是另一位项羽,陈宫固然是范增那样的智囊之士,吕布并没有对其言听计从,于是项羽的下场在吕布身上重演。其他对谋士将信将疑的如袁绍、袁术、刘表、刘璋之辈,当然难免吕布的下场。作为“人主”当然不可能对谋臣完全听从,但是在“打江山”阶段对于谋臣的建议就应该尽量听取,勾践、刘邦就立下了丰碑。当然,“坐江山”阶段,既有勾践、刘邦的刻薄寡恩,也有刘秀的君臣相守,这是后话。至于张绣,也曾对贾诩言听计从,但是实力相差太大却没有独立发展空间,于是只能成为“从龙之臣”。

    曹操本来最有机会完成国家统一,但是官渡之战尤其是邺城之战后曹操似乎志得意满开始蔑视谋臣。许攸贪财傲慢,这固然是缺点,但对于君王而言何尝不是优点——欲得天下者,对于一流谋臣“卑辞重币”向来是战国以来君王与谋臣“交易”的主要模式,看看魏文侯对田子方执弟子之礼,嬴政对尉缭子衣食相同,刘邦对韩信解衣推食,只为能换取这些一流人物的“专业服务”。曹操指使许褚诛杀许攸,赤壁之战拒绝贾诩、程昱建议,汉中之战后拒绝刘晔、司马懿建议,自以为“伟大光荣正确”,焉能统一天下?郭嘉固然足智多谋如同张良、陈平,但是贾诩、司马懿并不逊色,可惜曹操还是难免存有门户之见。

    刘备也有机会统一全国,不过需要等待“天下有变”。既然荆州地处扬州上游,江东孙权不惜代价前来争取,那么夺取益州后刘备应该向孙权送还荆州以换取江东牵制曹操,然后一方面“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增加西川力量,另一方面北伐夺取汉中甚至关中。没有荆州之败,以诸葛亮擅长治国,刘备前方征战,等到比刘备年长的曹操病逝,西蜀与东吴共同北伐,也许是另一个局面。刘备基本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是不顾现实执意讨伐东吴,结果“益州疲惫”只能在“三分天下”中勉强维持。

    孙策是我最欣赏的三国人物,其对张昭、张纮和周瑜、太史慈堪称“国士相待”,这些人对孙策也是“国士相报”。可惜孙策一直没有从“偏将”角色转化为“人主”,结果命丧刺客之手。曹操利用袁绍消灭公孙瓒无暇南顾的机会消灭吕布,利用孙策遇刺身亡的机会消灭袁绍统一北方,而孙策、孙权兄弟在统一江东后几乎长期观望一事无成——政治局势向来是“淘汰赛”,不主动出击只能是坐而待亡。如果孙策、孙权统一江东后即利用曹操无暇南顾“一路向西”夺取荆州甚至益州,等曹操消灭袁绍已经是“南北朝”。此时曹操南下则袁绍诸子卷土重来,曹操北进则孙策、孙权乘势夺取豫州威胁许都,也许江东孙氏兄弟可以迫使曹操首尾不能兼顾。不过,江东孙家“坐观中国成败”,于是北方统一后就面临曹氏、司马氏南下,最终难免沦为阶下囚。

    三国无英雄,没有对谋臣的言听计从只能逞匹夫之勇,直到司马氏深谙政治之妙。看看司马师对钟会的信任,再看看司马昭对贾充的器重,这就是帝王之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