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把许多工作时间冲掉,结果本周成为今年忙碌的一周。
周一上午,按照惯例我8点送小孩上学,8点半到办公室喝茶,9点即先后接待4批当事人,分别是租赁纠纷、房屋产权纠纷、房产合同纠纷与劳动纠纷。为他们分别办理好委托手续,已经是中午时分。下午又有两批委托人赶到,分别是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与土地纠纷(咨询)。中午陪一位老乡在笃记喝午茶,本以为晚上可以陪家人吃饭,结果一个电话过来又得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一旦装修工人拆防盗网坠下钢筋扎伤幼儿的二审案件,受害人律师与我们(房东律师、施工工人律师)坐下来吃顿饭,商讨如何将责任推向没有物业管理资质的某国企,一审时大家“各为其主”,二审时期可以站在受害幼儿立场上争取有赔偿能力的某国企承担更多责任。
周二上午准备在办公室喝茶,结果又遇上一批法律咨询。虽然法律咨询也能够接到一些案件,但是更多的人仅仅是讲法律咨询看成“免费服务”。处理好几单法律咨询,于是又得前往城区法院拿传票,又去中级法院拿传票,一上午也就晃过去了。中午简单吃了工作餐,下午就得处理周一接到的案件——好律师都是“劳动模范”,这一桩桩委托案件马上要变成法律分析意见书、律师函、起诉状,然后启动一系列的法律程序。晚上还容易回家吃饭,能陪陪小孩出去散步也是一种天伦叙乐。当然,某法院法官的约稿,又得消耗我不少的脑细胞——作为“超级枪手”,执业律师给法官“捉刀”已经是行业“惯例”,既是为了维系与法官的关系,也是让法官意识到律师的专业权威从而可以将律师意见升格为判决意见。笔者有几次给法官的代理词被判决书援引,这就是专业素养的力量。某法官告诉我,在专业的律师面前,法官很容易跟着走,毕竟法官内心世界也属于“法律人”。
周三上午某劳动争议案件二审开庭,处理完后又赶忙去行政服务中心查询3家公司档案——律师查档往往意味着要发出律师函或者向法院起诉。刚刚回到办公室还没能喝口茶,一家日资公司又过来咨询工伤赔偿问题——日资、韩资、台资公司的“通病”就是老板很“小气”,不愿意请常年法律顾问,对员工的赔付也是极尽拖延之能事。这些老板习惯“事必躬亲”,包括委托律师都要自己亲自赶来,听美女翻译在中间传话,我就觉得好笑。中午陪一位法医吃饭,做人身损害(交通事故、医疗损害、工伤、雇佣伤害等)案件,律师离开法医只能是“盲人瞎马”。下午又得出去开庭处理债务纠纷案件,许多朋友尤其是老乡借债时很爽快,还债时就是兵戎相见——“老乡老乡,背后一枪”,这些人疏于防范法律风险,于是只能为自己的“好心”支付10倍的诉讼成本。晚上说好了回家吃饭,却被一位老乡喊出去吃饭,当然是帮他处理一桩商场租赁纠纷案件,律师的专业素养起到的就应该是稳定人心的作用。
周四总算没有开庭,结果上午在办公室处理周五开庭的文件,又接待一些法律咨询。郊区县的一位司法所同行约我见面,说有业务要与我合作。我对于他人提供的案源,向来给予相应的回报,这也是“市场资讯”有偿服务的商业精神。本来说好中午一起吃饭,可是一位老乡来电话我又不得不离开——合作伙伴固然重要,但是官场任职的老乡更重要,律师应邀前往不是“公益服务”就是“买单”,这已经是“行规”。律师只有两种情况下不买单,一种是与委托人在一起,另一种是与老板在一起。大家都是湖北老乡,虽然是首次见面但也是久闻大名,我经常给政府人员“捉刀”,其实就是为了铺开“人脉”。午饭后去一家公司谈谈常年法律顾问问题,正准备回家休息,却被某合作伙伴喊出去见客户——我属于“外省律师”(虽然户籍早就是本地),因此扩展案源非我所长,于是我就对自己定位为“操刀手”,那就是任何案件我能够接下来“开工”。这是一单在河源市的案件,分家析产、重婚自诉与离婚融为一体。谢绝客人邀请晚上吃饭准备回家吃饭,却被一位公司副总来电话说介绍另一公司副总给我认识,于是我只得通知家里不回家吃饭。与那位“贪杯”的公司副总一起总得喝酒,既然他把喝酒地点安置在我家附近,于是我就先把车开回小区,然后坐的士前往某潮菜馆。烈酒、商情、交易、美女,这就是职场饮酒的规则,律师不得不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前者是职业习惯,后者是职场习惯。
周五上午两场开庭,一场9点开始,另一场11点开始,我不得不“赶场”——前一案件是“原告”(进攻),后一案件是“被告”(防御),好不容易结束两场鏖战,中午不得不陪第二场案件委托人单位人事总监吃饭。两个人吃饭,只能是西餐厅或者茶餐厅,边吃边谈当然更多的是对该公司法律风险的分析——律师的“免费服务”往往是“诱饵”,最终是想成为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当然这些“诱饵”一般公司不能拒绝,公益讲座对于教师出生的律师而言完全是小菜。下午回到办公室,先是一单河源市故意伤害案件的委托手续,然后这是征地补偿纠纷的“回头客”——村民土地征收未经村民同意且补偿价格每亩低于广东省标准1万元,上百亩征地那就是100多万元的“损失”,于是律师就不得不介入其中,当然“敏感案件”又让律师不得不寻找出“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毕竟中国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律师施展的空间有限。
总算到了周五下班时间,我可以留在办公室写上一篇博文,回味一下这元旦以来最忙碌的一周。都说律师生活光鲜、出有车食有肉,可知道光鲜的背后是无尽的哀思?律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它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它的严整形象,因为律师不仅仅是诉讼的“操刀手”,更是决策的“分析师”。尤其是公司法律顾问,其预防法律风险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参与公司决策,尤其是为公司重大决定提供专项法律服务,例如国家政策分析与法律风险规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