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大学同学在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毕业十周年聚会,当然少不了一批老师参加。我由于七月底和八月初都有开庭,失去了这难得的机会。作为同学里发挥“鲶鱼效应”的活跃分子,回想起大学时代,还是趣事颇多,寻出来与网友分享。
1、皮带里塞砖头——1997年9月军训,我们的皮带总是系得不够紧,于是教官拿起砖头塞进我们皮带里,本以为可以刺激这些“伪军人”,没想到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别着砖头四处炫耀,教官也没办法。后来选拔“冲锋枪方阵”,男生落选很高兴(可以不参加艰苦训练了),女生落选很失落,教官说我算认识了那么什么叫死猪不跑开水泡,一位同学竟然回答说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官讶然。
2、恶搞学校标语——进入大学时,学校挂着“今天你以华师为荣,明天华师以你为荣”的标语。一位仁兄说改动两个字意境全出“今天我以华师为耻,明天华师以我为耻”,另一位仁兄说只要改动一字就后来居上“今天我以华师为耻,明天华师以我为荣”,众皆叹服。
3、让老师大叫头痛——带我们现代史的一位老师总喜欢提问,其实我们更喜欢老师先列出国内名家观点再列出自己观点,这样我们既可以开拓眼界也可以掂量老师水平,大家都只顾自己看书无人回应。老师很生气,指责我们水平太差,一位兄台站起来将老师最近一周提出的问题全部回答出来,然后很不屑的说,这些高中生都能回答的问题要我们回答也太小瞧我们了吧。从此,这位老师上课再也不提问,最多是与学生商讨。
4、不能逃课——我们一位同学专业素养相当出色,专业课老师总是在讲完课后问该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害的该同学想逃课都难。甚至,有一次该同学没有按照惯例插话,老师就以为该同学没来。大家总说老师对他看好,他自叹说“树大招风啊”,众人想想也是,安慰他说“牺牲你一个,幸福多少人”。
5、喧宾夺主——我们系的同学有三分之一是第二志愿进华师的,是因为历史系没招满才到历史系,因此那一届学生素质不错。利用上课时间就可以学好专业课,那么空余的时间太多当然就选修中文、新闻、政治、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的课程。大家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外专业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次课程论文写得最好的不是我们专业的,而是历史系的某某。这些喧宾夺主的场合,那种满足就是一种资本。
6、统筹安排——一位同学问我,怎样才可以既学好又玩好,我说此有何难,你只需每晚6点带美女去上自习或图书馆看书,9点钟送她回宿舍顺便花间漫步,岂不可以一箭双雕?那位同学连声称妙,我说看书累了就可以欣赏对面美女,这才是天堂。后来,一堆同学以占位子、买夜宵、借笔记为诱饵出现在自习室、图书馆,风景这边独好。
7、一个都不能少——那年三八节我们年级去洪山商场溜冰,我注意到年级一位很普通的女生独自抱着柱子没有人邀请。我告诉同寝室的同学“我们每人过去带她溜几圈吧”,在我们寝室7名同学的殷勤下,看得出那位女生那晚很高兴。当然,我们寝室名声大噪,后来只要评优评先必然压到其他寝室,在一个女生多于男生的学校,获得女生支持也就意味着掌握稳定多数,室友都夸我“高,实在是高”。
8、赤脚大仙——一天从新图书馆回来,听到后面两名女生在议论:“你看啊,那个人好像在淋雨啊”、“你在看,他好像没穿鞋子”、“你看你看,他好像把鞋子提在手上”。我心想,不就是我穿布鞋去图书馆看书,下雨了我提着鞋子雨中漫步吗?
9、男生爱打牌——辅导员说,你们男生就喜欢打牌,看她们女生就没有天天打牌。我解释说,我们男生7人一间寝室,有对手有看客,即使有3人不合作也可以开一桌。可是,她们女生4人一间寝室,只要有一个不合作就不能打牌。要想解决男生爱打牌问题,只要学校也给我们男生配4人间就行了。我话音刚落,辅导员满脸不高兴,导致男生都很认同,后来我还将这作为“立场问题”讲给别人听,室友认为我已经具备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当时以为是抬举我,今天才知道是贬损我。
10、不借笔记——对于期末考试,大家只能“最终解决”。出于就业的考虑,大家都希望得到优秀(90分以上),于是“战前突击”成为热潮。我们这些平时不做笔记,叫嚣“横扫大学图书馆”的猛哥,又不愿意复印女生笔记(有位女生笔记过于详细结果每次复印都要几十元,大家专门找记事简练的女生借笔记复印),想到的好办法就是邀请做笔记认真的女生一起上自习,她们不会同时看几本笔记,当然我们就可以借鸡下蛋。结果,连续几次期末考试,做笔记的女生考了80几分,我们这些借笔记的考了90几分,女生们就扬言“不借笔记”,除非告诉她们“考试秘诀”。我说此有何难,我告诉你哪些题目会考不就行了,于是一本笔记缩成“精华本”传回去,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我们几位同学花了几个晚上“研究”老师命题规律,没想到后来当了老师也很有用,那就是“押题”,看来“打牌”无处不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