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历史的三国英雄人物之死

(2010-08-22 10:11:45)
标签:

三国

英雄

曹操

司马懿

杂谈

分类: 时评

    1、200年,孙策之死:曹操主力与袁绍会战于官渡,许下空虚。孙策一直计划率精兵奔袭许都,成为曹操心腹大患。孙策死于刺客之手,使曹操免除腹背受敌的窘困。可以说,许贡门客刺杀孙策的行为,使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成为可能。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孙策企图突袭许都而遇刺,许攸建议袁绍分兵奔袭许都而被拒,刘备建议刘表暗取许都而不为刘表接受。许都在此时只有曹仁、荀彧把守,三方都看到偷袭许都的雪崩效益,可惜天不灭曹,让曹操逃过此劫,而成就一代帝业。

    2、207年,郭嘉之死: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萧何(后方安抚),那么郭家则是曹操的张良。从196年郭嘉追随曹操起,曹操基本对其言听计从(放走刘备除外),曹操已经形成对郭嘉一定的“心理依赖”。郭嘉死后次年,曹操惨败于赤壁,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曹操哀叹,“若奉孝在此,不使孤有今日之败”。那时,郭嘉与程昱的配合,即使不能在赤壁之战消灭孙权,但是也不会狼狈逃回北方从而失去统一全国的良机。可以说,郭嘉之死,间接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210年,周瑜之死:如果说鲁肃是东吴一流战略家,吕蒙、陆逊是东吴一流战术家,那么周瑜则是东吴首席战略战术家。无论是协助孙策开创江东基业,还是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周瑜都是东吴第一功臣。周瑜在赤壁之战后,趁势夺取南郡、江夏等地,夺取北进中原和西征巴蜀的前进基地(所谓诸葛亮“智取南郡”只是小说家之言,南郡后来被鲁肃“借”给刘备,此即“借荆州”的由来)。周瑜已经做好夺取益州、进讨汉中的准备,而此时曹操还没有从赤壁之战失败中恢复,且尚有马超、韩遂在关中,而刘备忙于荆州南部的安抚,周瑜一旦夺取益州,那么刘备只能仰人鼻息,也许“三国”会成为“南北朝”。

   4、214年,庞统之死:庞统在东吴不受重用,后来投奔刘备,成为刘备二号智囊(亚于诸葛亮)。庞统在雒城中箭身死,使刘备不得不从荆州调取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主力部队入川,导致关羽独自镇守南郡。关羽、张飞皆是万人敌,可是智谋不足,没有谋臣辅佐难成大事。本来,诸葛亮两路北伐的计划,需要两支大军,同样需要谋臣画策。可惜庞统身死,间接导致荆州空虚,后来被吕蒙袭夺,从此蜀汉统一全国的计划终成画饼。

   5、220年,法正之死:在庞统死后,法正成为刘备二号智囊。夺取益州后,诸葛亮行使萧何职能(留镇后方),法正行使的是张良职能(代为筹划),夺取汉中就是法正的贡献(诸葛亮在成都)。后来,刘备执意东征,出现夷陵之战惨败。诸葛亮也说,若法正在,要么能劝刘备东征,即使东征也不会惨败。法正之死,与郭嘉之死的意义差不多。不过,曹操承受得起赤壁之战的惨败,后来又夺取关中、汉中(后又被刘备夺取),而刘备却承受不起这种损失,且一病不起。我们受《三国演义》影响太深,其实在蜀汉人物中,诸葛亮的优点是治理国家,法正的优点才是沙场筹划。

   6、234年,诸葛亮之死:诸葛亮在蜀汉建立后成为政府首脑,可以说蜀汉的军政事务决于诸葛亮之手。诸葛亮本该在刘备死后发挥自己长于治国的优点,休养生息,训练士卒,利用曹魏疏漏再图进取。可是,诸葛亮的“以攻为守”战略使蜀汉损耗太大,天府之国变得积贫积弱。不过,诸葛亮毕竟能力出众,可以使蜀汉立于不败之地。诸葛亮死后,一方面后继者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朝廷宦官当权,蜀汉迅速衰落。当然,曹魏也在忙于休养生息,所以边境无事。

  7、238年,曹睿之死:曹家似乎都是短命鬼,曹丕在位6年,曹睿在位12年,且都是三四十岁就挂了。看来,曹操选择曹丕为世子,没有考虑到后事——曹操如果立年轻的曹植为世子,即使曹魏不会有太快的发展,但是也不会很快江山易主。曹睿死后没有子嗣,又没有兄弟可以传位,又不愿意传位给曹丕侄子,只能以“假子”为嗣子,可怜曹操开创的江山238年即落入异姓之手。曹睿的死,导致的结果就是曹氏家族的衰败,并为后来司马氏篡权埋下了祸根——乱世国无长君,岂能无祸?曹操虽然灭掉了袁绍,但袁绍子孙多数留存。而袁绍借其儿媳甄氏为曹魏省下曹睿,却导致导致曹氏家族被司马氏诛灭殆尽。看来,女人的下半身是魔鬼,此话不假。

  8、245年,陆逊之死:陆逊是吕蒙以后东吴头号大将,后来担任东吴丞相,可以说是“才兼将相”,与曹操、诸葛亮、司马懿为一时之人杰。孙权逼死陆逊,一方面表明孙权不再倚重陆逊这样的名将,东吴丧失进取意识,另一方面也表明东吴已进入“晚年政治”漩涡,东吴的衰落已成定局。可惜,陆逊不是司马懿,如果陆逊隐忍以待,在孙权死后控制朝政,并非不可能——陆抗、陆凯掌握军事,如同子元、子尚。

  9、251年,司马懿之死:司马懿在曹操时代是郭嘉式的谋士(建议联合孙权攻击关羽,建议夺取汉中后直取巴蜀),在曹丕时代是陈群式的心腹(曹丕出征,司马懿留镇后方),在曹睿时代是方面军统帅(唯一可以对抗诸葛亮、陆逊的名将),在曹芳时代先是老臣(韬光养晦10年),后是权臣(执政2年)。司马懿专权,对曹氏家族基本还是比较宽容,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敢于杀戮,对曹魏皇帝多次逼迫,甚于曹操当年。可以说,司马懿只是权臣,如同霍光、窦宪等人,而司马师一旦当权,则直接开始向皇帝下手,成为曹操第二。

  10、264年,钟会之死:钟会是三国后期曹魏首席谋臣,无论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都以为心腹,言听计从。在平定淮南叛乱、帮助司马昭辅政上,钟会都成为司马氏的张良。即使是姜维北伐,推荐邓艾御敌的又是钟会。司马昭企图伐蜀,群臣皆言不可伐,邓艾也反对(司马昭主薄命师篡为邓艾司马晓谕邓艾,邓艾才奉命),钟会独进伐蜀之策。可惜,钟会是张良式的谋臣,而谋臣不同于猛将的地方,就在与他们可能有军事之外的政治观念。如果司马昭能够约束钟会,例如以邓艾为主帅,钟会为军师,或者以钟会为邓艾副手,或者邓艾为钟会副手,都可以防止钟会独掌兵权,从而可以在钟会灭蜀后,命其顺江讨伐东吴。钟会之死,直接导致曹魏虽然灭蜀,但主帅被诛,实力大损。后来,直到280年东吴才灭亡,分裂局面延续了近20年。

   笔者以为,文人不可以独自掌兵,与职业军人不同在于,文人一旦赢得军心并独自掌兵,就很容易成为集军事政治于一身的强大力量,极有可能危机中央安全。从秦汉以来,文人知兵掌兵很容易成为军阀或者帝王,刘秀、公孙述如此,曹操、司马懿也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