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10月19日)早晨,我匆匆忙忙从闵行区赶回虹口区。郊区都在堵车,我实在惊讶。来时的路上,导游说上海堵车时家常便饭,市区通行可能要两个小时。我在想,如果不分流,如果不发挥公共交通的优势,也许上海的交通堵塞会成为不治之症。
我初中的同学从浦东、徐家汇赶来,大学毕业后,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安顿下来,也难得有一个重逢的机会。同学闻知我周六晚是在闵行区,笑言今天必须带我去黄浦江边,不然我都以为上海只是传说中的繁华,其实与我们湖北老家没什么区别。我说,哪还有陆家嘴的大楼图片啊。同学说,也许你认为那是好事者网上传的深圳图片。
坐地铁,从人民广场到南京路,再到外滩,开始我们的上海之行。
南京路的繁华,早有耳闻,今天却觉得不过如此,似乎步行街上不见得有多少人。同学说,这是淡季,在旺季就会人头挨着人头。我说,不会是去在在故宫的情形吧?同学说,那也没有那么夸张,不过步行街上的人还是很多的。
中午,我们就在南京路上一家贵州干锅店吃饭——我口味很重,苏菜、浙菜、沪菜都太淡了,即使是川菜、湘菜,也没有黔菜的混烈。几盘菜上来,啤酒上了就被却不见。一名同学去催,其他两名同学陪同聊天。同学说,这边的服务态度不及你们广东,见谅。我说,去北京就尝试过,我不指望服务员有广东的那么周到,只要及格就可以了。
我们边饮边谈,初中往事也实在十数年前。我们商量着毕业二十周年的时候,最好来一次同学机会,一方面大家见见面,另一方面为母校捐点钱改善教学环境。那年我回去见到以前的老师,愣愣低看着他们的宿舍,老师说,这单间宿舍已经不错了,教龄不够的老师只能挤在集体宿舍。也是啊,我们参加工作第二年就有两室半两厅的住房(学校所有,教师终生使用,调走或夫妻俩都死亡则学校收回),现在惠州买了三室一厅的住房,老婆还不满意,要想四室两厅发展。
下午,在黄浦江边看上海外滩、陆家嘴金融中心,这是上海最富庶之地。虽然我对高楼没有什么兴趣,可是作为办公楼、写字楼,还是很不错的。我建议大中城市建专门的行政大楼(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地)、司法大楼(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办公地)、新闻中心(电视台、广播台、报社、出版社、编辑部办公地),既节省用地,又提高办事能力。
傍晚,我们从上海虹桥机场乘飞机返回广州白云机场,凌晨终于赶回家中。华东之旅,终于结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