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桑梓情怀

标签:
文化感受情感 |

回家乡不需要理由,但有一个目的。因为那儿是根脉,那儿是魂魄。那里是生养我的地方,也是我叶落归根的地方。
这些年来,我不停的回家乡,走进石海坡村,浓浓乡愁记心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因为我对家乡爱的深沉。曾记得,在我最初睁开好奇的双眼,去认识、理解和感悟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家乡父老乡亲给了我滋养、欢乐、希望和信念。它开启了我人生旅程的起点,确立了我生命价值的航线。
村庄给我温暖,村庄给我力量。不忘家乡,敬畏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不停地挖掘、整理着家乡历史,家乡可爱,爱在人杰地灵、英贤辈出、历史悠久,爱在民风纯朴、儒乡壮烈、文化绵长。悠悠历史、缤纷多彩,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石海坡村里那些法政要员、悬壶妙手、教育贤士、商贸精英、爱国烈士、当代英模、文化名人、平凡百姓……一个个历史人物、家乡能人、社会俊才,在我心中生成亮相;一座座丰碑,在我石海坡大地上竖起呈现。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我探寻中彰显,家乡的先人在我的书写中值得可爱。
2023年里,第一次回家乡是1月18日参加叔伯二哥葬礼,“石海坡街里响起吹打的”,我饱含深情,回忆亲人、回忆村庄,写出了凝聚亲情乡情的悲壮文章,也开启了我新的一年里继续书写乡愁的行动。2月19日、3月26日、4月2日、4月5日、5月4日、7月20日、8月30日、9月22日、11月7日、11月13日等,我先后一次次回到家乡,走进村庄,我的家园,我的港湾。
回到家乡,或看望亲人,或走访乡亲;或欢乐欣喜,或痛苦悲伤,而家乡的大地上都留下了我赤子的脚印,寻求乡村记忆,赓续家乡文脉,我都书写出了浓浓眷念、悠悠乡愁的散记文章,特别是那篇凝聚心血的《九龙汇聚石海坡》史文刊登在2023年《衡水文史》第五辑,我加以转载,引起社会较大反响,更引起父老乡亲们的阅读和欣赏。回望家乡村庄,我希望在纸本里寻找的不是那个贫穷的石海坡,是一种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改变面貌的思考。
忘不了的家乡,走不出的村庄,挥不去的乡愁。记录家乡,挖掘家乡底蕴,传承家乡文脉。我一直继续着这项造福桑梓的文化工程。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建设,更需要文化自信。何处家园寄乡愁,我愿为家乡建设发展做贡献。
202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