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回乡访古树

(2023-07-23 15:49:40)
标签:

文化

家乡

情感

周末回乡访古树

7月的衡水,热情似火。相较于炎热的天气,我的乡愁情怀毫不相让。这个周末的时光里,我就开启“探寻古树、记忆乡愁”的文化行动。

背上背包,坐上公交,返回家乡武邑县部分乡镇,奔走在乡村里寻访古树记忆,打捞古树名木背后的乡愁故事。文化乡土,魅力无穷。这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精神。有树有绿有人烟,有情有味有乡愁。弘扬生态文化,传承生态文明,我为美丽大自然唱赞歌! 

古树名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其中100299年属三级保护古树,300499年属二级保护古树,500年以上属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指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史名人所植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及纪念意义的树木。名木不受树龄限制,均实行一级保护。

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洗礼,家乡大地上保留下来的只是那些古树、古建筑了。古树源于自然,它在漫长的岁月里历经沧桑巨变,目睹了一个地域的社会变迁,记录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记载了一个地域的植被史、林业史、地方史,成为一个地域历史的“见证者”。从这个意义来讲,古树可称为“活化石”“活文物”“活档案”,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

这些古树苍劲耸立,虬枝轻展,或静立村,或独立庭院,或匿于村外,或隐于闹市,圈圈年轮记载着逝去的岁月,斑驳躯干述说着过去的故事。我走近它们,拍摄它们,记录它们。历经百年的古树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透进一棵棵古树名木,我们可以重温这些“活文物”的博大精深。

当然,古树往往与一个村镇、一座古迹的历史相连,叙说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名人轶事。“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样的歌谣在衡水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地方的大槐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些地方关于古树的历史却大多与山西大槐树有关,如很多古树在建村时种植,且树庙相连、同生共建,是山西迁徙而来的见证,是村中几百年平安和睦的吉祥福祉,经常是香火缠绕。此外,也有其他的传说和来历。但都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古树越古老,其价值越珍贵。保护古树,应当成为每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绿色使命和历史责任!

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绿色文物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及人民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对古树名木做了大量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保护古树名木,留住乡愁情思,让古老的遗存与文化记忆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生命力。给古树名木身份证明为古树名木竖标识牌,建立档案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加强保护措施,科学施肥、浇水、除虫、修剪、加固;对古树名木心怀感恩,挖掘整理古树名木历史,记录传承乡愁记忆。正是有了这些古树名木的装点,家乡大地才更加源远流长、壮丽秀美。它们是自然界和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物资和精神财富,我们自当倍加珍爱,护佑古树名木延年益寿、历久长存。

古树名木是自然的馈赠,它承载着乡音、乡愁、乡忆,诉说着乡村往事和风土人情。作为一名文史爱好者,我更应该更多的了解家乡这些风物人文历史。寻访古树名木,挖掘搜寻乡愁记忆,整理记录历史故事,充分利用和传承好“活文物”。当然,这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文化之旅行动。每到一村庄,每看到一株古树,我都会情不自禁伸用手抚摸那斑斑驳驳的树干,用耳倾听古树的脉动,感受古树那仍在强壮的心跳,更感叹古树之粗壮,树干之伟岸,树枝之茂盛。每寻访一株古树,都是一次文化的洗礼,这些扎根家乡大地上的活文物太需要我们发掘整理和传承。所以,每到一地,我都是认真观赏古树容貌,全景式拍摄,尽量采访到当地群众百姓,了解基本情况,掌握原生资料。我都是抓住重要环节,看清楚古树真容,把握古树精髓。突出地方特色、村庄色彩,写出每株古树特点,展现新农村时代风采。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也是一把打开历史记忆之门的钥匙。古树折射古朴之美,牵出缕缕乡愁,烙上文化印记,焕发乡村活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武邑篇章,古树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助推剂。宣传家乡,赞美家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我将写好家乡古树寻访散记,更好展现家乡国土资源绿化事业发展丰硕成就,为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周末回乡访古树

20237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