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捞大运河两岸的文化资源

(2022-03-11 05:40:54)
标签:

文化

感受

情感

打捞大运河两岸的文化资源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流经京津两直辖市、东部的冀鲁苏浙4省以及中部的豫皖两省,北通“环渤海经济带”,南接“长江经济发展带”,纵连“一带一路”,近年来形成一个多点联动形成合力的战略空间布局,即“大运河文化带”。由该文化带所贯穿的大部分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大运河河北段包括隋唐大运河的邯郸、邢台段(为古代“永济渠”的一段),也包括京杭大运河的沧州、衡水、廊坊段,属于南运河和卫运河、北运河的一部分。邯郸段大运河长约141.8公里,由南向北流经魏县、大名、馆陶3县;邢台段大运河长约58公里,由南向北流经临西、清河两县;衡水段大运河长约179.05公里,由南向北流经故城、景县、阜城3县;沧州段大运河长约253公里,由南向北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县、市区运河区和新华区、青县等县市区;廊坊段大运河主要流经香河县,长约20.3公里。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作为纵贯冀东南地区的水上交通要道,大运河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璀璨如星的名城古镇,凝聚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形成了一个以运河为纽带的文化生态廊道,即“河北运河文化带”。

河北运河文化带上连京津、下接鲁豫,以其跨越时空之长、流经地域之广、遗存之丰富,独具北方特色,在中国大运河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河北各地各部门对大运河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抓好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进河北运河文化带建设。随着2019年《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编制完成,河北开启大运河聚焦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大运河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全覆盖,着力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

大运河衡水段位于市境东部与沧州市、山东省德州市交界处,由南向北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自南从故城县建国镇辛堤村入境,往北流经故城县75.2公里,于故城县夏庄镇东第三村进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境内,婉转北流7.8公里,又入境流入景县留智庙镇叶园村,景县73.2公里,阜城30.65公里,至阜城县霞口镇张华雨村北入沧州市境。总流程为179.05公里,约占河北省全长的1/3左右。大运河衡水段是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在全长179.05公里中,卫运河64.1公里,南运河114.95公里,属漳卫南运河系,俗称“卫运河—南运河”。在日常生活中,故城县内称“卫运河”,景县、阜城县内称“南运河”。大运河衡水段历史久远,文物资源众多。2014年6月,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沧州衡水至德州段运河河道作为遗产“一点一线”名列其中。

因酷爱衡水地域文化,五年来,我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在家乡的大运河,亲近大运河,感受大运河,记录大运河,赞美大运河。天蓝、草绿、水净,生态原真、遗存众多。在整个过程中,我已踏遍沿运河的3个县14个乡镇120个村庄。我走堤岸,下河道,进村庄,访百姓,拍摄记录,搜集整理,一路走来,一路忙碌,一路艰辛,一路风光,但快乐就在这进行中。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城与河相融,水与民相亲。

运河千里长、两岸是家乡。伴随着自2017年以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的逐步实施,衡水沿河各地发生着巨大变化,古老驿镇焕发新春,更加浓墨重彩;新农村建设新潮涌动,更是莺歌燕舞;历史文化遗存独领风骚,更显博大精深。文以河生辉,河以文益秀。衡水大运河文化浸润着燕魂赵魄、齐风鲁韵的千古文脉,书写着浩浩荡荡的燕赵风、儒乡情,是中国大运河中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更彰显着新时代的创新风貌。

如今,我已走出衡水,除走进家乡大运河的对岸外,还积极参与大运河沿河城市举办的各种大运河研讨会,向各地大运河文化专家学者虚心学习,切磋交流,丰富自己,致力于大运河文化研究。已出版游记散文集《我来运河走一遭》《重走大运河》和史料文集《衡水大运河》,并在全国各种媒体发表有关大运河研究论文数十篇。当下网络里有关宣传介绍的衡水大运河文化的理论文章几乎都是出自我手。新的一年里,我将一如既往,利用好业余时间,继续行走大运河,记录沿河文化遗存,了解沿河风土民情,搜集沿河人文故事,拍摄沿河风景,重点挖掘整理沿河村落文化资源,继续编辑整理和丰富《衡水大运河》文集。

水路通达、风水衡存。这是一种爱好、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我深深爱着大运河。行走大运河,研究大运河,书写大运河,为大运河歌唱,为衡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贡献。这是我今生业余生活的至尚追求和最大爱好。

当下,伴随着河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两翼、两区、三群、六带”的发展布局,大运河文化带衡水段建设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历史机遇。用心发掘大运河文化价值,书写自己大运河文化探寻的新篇章,我们共同期待!

打捞大运河两岸的文化资源

2022年2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