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走衡水大运河(3)霞口镇上霞口桥

(2019-08-31 06:28:26)
标签:

文化

情感

感受

再走衡水大运河(3)霞口镇上霞口桥

来到霞口村,沿村街走到尽头,就是大运河的左堤岸,也是著名的霞口桥的西桥头处。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横跨在大运河上,我漫步在桥上,拍摄留影,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霞口镇是阜城县的东北重镇,东隔大运河和东光县南霞口镇相望,北与泊头市王武庄乡接壤,自古以来被誉为“运河畔上的一颗明珠”,是著名的“天津鸭梨”生产基地和铸造之乡、蜂蜡之乡。原阜霞公路(X951)横贯东西,邯黄铁路斜穿镇区而过,农村公路村村通达。这里东距京沪铁路1公里、距104国道1.1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3公里、距京沪高铁6公里,“十三五”期间,省政府新规划的“336省道”(沧州市盐山县韩集——石家庄市辛集市,即原阜霞公路)的控制点就是霞口桥。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积极跑办,多方联系,争取上级专项建设资金,霞口桥于2002年在原桥址上建设成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桥。桥跨组合4孔×20米、桥梁全长84米、桥面宽10.8米,设计荷载公路—II级,由衡水路桥总公司承建。2008年12月,投资1600万元的霞口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原为一简易地下小桥洞子),打通了霞口镇连接104国道、京沪铁路、京福高速、京沪高铁的“咽喉”,为方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下,这里成为了沿大运河乃至阜城县工农业物质东西进出的第二大通道。

曾几何时,碧波荡漾的大运河,一河美景一河歌。大运河的贯通缔造了无数运河城镇的新生,霞口镇在这条母亲河的哺育下成了富庶之乡。商贸发展,人群聚集,重镇码头,隔河无桥相连,两岸往来极为不便。只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在大运河上建造起第一座永久性桥梁,结束了两岸摆渡往来的历史。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1976年3月,衡水地区交通局和阜城县革委决定在霞口村东大运河上修建一座永久性桥梁。时任阜城县委书记宫培林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就建桥作出批示:由县革委组成建桥领导班子,杨树珩、张照明具体负责发动霞口、王海、王集三个公社900多名民工参加施工。衡水地区交通局负责桥梁设计,桥梁结构定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净跨52米、全长71.6米,高跨比1:8,矢高9.5米,桥面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总宽度10米设计标准为汽—15,拖—80,总投资23万元。随后,在县革委会建桥领导小组指挥下,全面开展桥梁施工。整个施工现场由孙树生(衡水地区专署交通局)、张体元(阜城县交通局)负责技术指导,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历时4个月,于1976年8月建成阜城县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仪式,县委书记宫培林亲自参加并主持仪式。阜城县资深书法家、原县供销社副主任张治华先生题写“霞口桥”名称,字迹雄浑刚劲,镶嵌在桥头两端护栏边柱上,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霞口双曲拱桥的建成,填补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300年以来霞口无桥的空白,结束了两岸来往靠摆渡的漫长历史。此桥横跨运河之上,宛如彩虹凌空,“霞口”之名,名副其实。正如所云“韵天通绿水,补地连红尘,古渡换新姿,碧空飘彩云”。只可惜年久失修,拱桥伤痕累累,不负重压,2002年修建新桥时把炸掉,那壮美景观再也看不到了,如今也只能从一些保留的史料中瞧上一眼那桥的老照片了。

公路通,百业兴。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跨越发展、实力壮大,而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更促进了公路建设的加快改造和提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脚下的路,眼前的桥就是最好的验证。阜霞公路作为一条县际公路,西起阜城县城,经过蒋坊乡、建桥乡、大白乡、王集乡,东至南霞口镇与104国道相连接,全长44公里。技术标准在不断改造中升级,行政等级也随着不断提高。它经历了乡级公路、县级公路,到如今的省级公路的蝶变过程。经过1987—1989年三年改建,技术等级达到二、三级标准,路面宽度7—9米,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县级公路。接下来,阜城县更是加快了改造提升的计划进程,到2017年全线全部改造成二级公路技术等级结构的高标准公路,(达到)成为了省级干线公路(S336线)。迅猛发展的交通事业,为阜城县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交通强国,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为今天的阜城县交通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再走衡水大运河(3)霞口镇上霞口桥

2019年8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