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夏时节看运河(2)甲马营

(2019-07-29 06:06:38)
标签:

文化

感受

杂谈

盛夏时节看运河(2)甲马营

我在这河堤岸上不停前行着,不大功夫,“小街子”村标志牌出现在眼前。于是,我顺着牌子东侧的一条不起眼的硬化小油面路,进入河堤里,一直向东延伸走去,大约300米就来到了主河道处。这里就是著名的甲马营浮桥。这里也是我重点观察考研的地方。因为浮桥那端就是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村。一桥连两省,沟通两岸人。

甲马营村,千年古村,也是这大运河上著名的码头、商埠、集镇。今为武城县甲马营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城西9公里处。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始设东阳县,县城在今甲马营村北1.5公里处。近年考古发现,其遗址位于运河河道下面4米左右。王莽篡朝后东阳县被废,隋开皇六年复设,开皇十八年撤东阳县置漳南县,县治改设今故城县故城镇。东阳县治在甲马营约240年之久。
  相传,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征战途中曾路过此地,并在此下马巡营,回朝后便奉此为下马营,后演变成甲马营,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甲马营古村宅高街低,土木房屋,是典型的沿河民居。其布局多为同姓同族集居一处,村北多为周姓,村南高阜处居住者多为董姓,俗称南新庄。
  农历逢一逢六是甲马营大集,历史久远。自有甲马营以来,历朝历代在此设乡建镇,管辖着运河两岸几十个村庄。
  明清两朝,甲马营为运河重镇和军事重地,官府在此设有3个衙门:巡检司、漕运所、水驿。巡检司是一级军事机构,先属德州卫,后属临清卫。
  老武城至甲马营,沿运河两岸建有墩台,有驻军轮守,缉捕盗贼,催赶漕船。巡检司和墩台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之初。 1972运河扩大治理,裁弯直堤,甲马营村搬迁至老村南1公里处的现在位置,原村皆毁于这河道里

其实,堤岸西边的故城县小街子村,历史上只是甲马营村里的一条小街道,也是随着历史上大运河的不断截弯整治、堤防修理而人为分割成了两个村庄。1964年11月,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将原武城县甲马营公社大运河以西的14个村庄划归故城县,小街子成为了故城县的一个村庄,并于1972年大运河扩大治理时从河堤里外迁西移出去(当时,故城县还有辛堤、曹口、蒙古庄、头屯,共5个村搬迁移出)。河东河西本为一家人,如今两岸往来走动全靠这渡船浮桥了。
   离开甲马营浮桥,继续南上,走过叩庄、周楼、天水屯地界段,就来到了天水屯扬水站。又一片狼藉,没有了当年扬水站的模样,只是一片茂密绿树占满了河岸边的遗址,歪倒的门垛,昭示着这里曾经是有名的天水屯扬水站。我再一次奔向主河道,走过杂草丛生的堤坡,来到干枯的河床里。片石累累,破败惨淡,一条长长的干砌片石防护险工耀眼西岸边,一个废弃的柴油机动木船停扔在岸边杂草中。抛开炎热的天气,眺望四周,一片碧绿,给我这烦躁的心情增加欣慰。“大运河啊,这里就是没有水啊!”没有水,大运河也就没有了灵性。

2019年7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