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大地上消失的小火车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 |
http://s13/mw690/001t4tMJzy6RQ64GODifc&690
衡水地区的地方铁路,也就是前(磨头)至安(平)线,于1961年4月开始筹建施工,历经近18年、分三期工程施工修建,到1979年12月底全部竣工。
该线自石德铁路前磨头站向北,经魏桥、深县县城、王村、赵八庄到达安平县城,长51.4公里。又从王村东站西蒲疃村接轨修建一条22.1公路的支线到饶阳县城,形成深县、安平、饶阳三县贯通的运输线路,总长95公里、正线长73.5公里,最大坡度为0.022%,最小半径130米,轨距762毫米。站线设有前磨头、魏桥、深县、王村、赵八庄、安平、里满、桑园、饶阳9个车站和高古庄、阳台、兵曹、圣水4个旅客乘降点。养路工区12个、桥房工程队1个、通讯工区1个,有职工463人,平均每公里4.87人。
1960年,深县是石家庄专区的大县(安平、饶阳、深县合并),面积2310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生产生活物资在前磨头火车站中转。国营汽车驻前磨头仅10多辆车,公路系土路,晴通雨阻,交通运输十分紧张,大批民用物资如煤炭堆积待运。旅客来往倍感困难,雨雪天气,商旅不通,春节前后尤为紧张。运输难,难运输。解决深县交通运输迫在眉睫,专员公署极为关切。综合研究后,认为修建地方窄轨铁路投资少,收益快,难度小,较汽车运输消耗低、运量大,是比较理想的运输方式,指示石家庄地方铁路局踏勘实情。
石家庄专署副专员曹仲带领地方铁路局的领导同志到深县,经和县委、政府分析研究,认为修建小铁路是扭转运输被动局面的好办法,为了少占耕地,减少投资,早日建成,可占用保(定)磨(前磨头)公路西侧做路基(当时路基宽14米),投资432万元,修建前磨头至西蒲疃窄轨距小铁路。方案报省后,经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可修建前磨头至深县762毫米窄轨铁路。
一期工程修建前磨头到深县县城路段,其走向与前磨头至深县公路平行。于1961年4月,“深磨铁路修建指挥部”成立,设在前磨头汽车站院里,石家庄专署副专员曹仲元主抓。整个工程由石家庄地方铁路局和石家庄市第二建筑公司联合测设,唐山钢厂供应18公斤/米钢轨,石家庄市二建加工部分混凝土轨枕和木枕混合使用,并承担桥涵施工。土方由深县政府组织人民群众完成。根据石家庄地委要求,1961年底通车运行,完成投资352万元,正线长25公里。从此,衡水大地上跑起了小火车。
http://s6/mw690/001t4tMJzy6RQ6isj6Rf5&690
1963年10月洪灾后,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为救灾的急需,拨款380万元抢修从深县到安平县辛营的一段铁路,这是前安铁路的二期工程。10月下旬,“深安铁路修建指挥部”在深县成立,衡水专区计委主任刘文波任总指挥,石家庄地铁处书记董辆辉、深县县委书记张峰、安平县委书记张静山任副总指挥。省和石家庄地方铁路局抽调技术人员在铁道部华北工程局协助下,7天时间完成测设任务,从停建的坨大铁路调进18公斤/米钢轨,省物资局拨木材加工轨枕。1963年12月底建成通车,正线29公里。1964年完成桥涵、站舍等配套工程(安平县城到辛营2.9公里线路,救灾任务完成后拆除)。大批救灾物资用火车及时运送到安平县滹沱河南岸,为抗洪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http://s7/mw690/001t4tMJzy6RQ6tIxOS06&690
除了上述三期工程外,为便于与国家铁路联运,分别于1966年和1978年在前磨头站建准轨换装线两条,长1425米,有效长1328米,在准轨铁路两侧均建有窄轨线路,便于相互换装货物,有效货位140个(每个11米)。为减少搬倒,还建有直接伸入工厂企业内部的专用线13条,计6.24公里。
该路有桥梁28座,长558.62米,有中桥13座,梁拱结构有钢梁5座,其余为钢筋混凝土板粱,墩台均为钢筋混凝土井柱基础,最深24,5米,浅1.5米。有涵洞43个,轴长431.3米,为砌石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方铁路通车后,减轻了保(定)磨(头)公路与深(县)饶(阳)公路的汽车运输压力,加快了物质周转,繁荣了城乡经济、方便了商旅,在1963年的抢运救灾物资中起了重大作用。1978—1989年,县社工业发展迅速,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指引下,运输量显著增加,由于运送及时,没有造成货物积压。实践证明,地方铁路的建设对发展城乡贸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深、安、饶三县(初建时均称为石家庄专区的深县),地处冀中平原,主要运送下放煤炭、建材,年运输量20万吨,是为县、乡、村服务的运输线。1978年完成货运量28万元,周转量1041.7万吨公里;客运量完成20.5万人次,周转量598.7万人公里,实现利润46.1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以后略有下降。
随着社会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运输结构不断变化,运输市场出现激烈竞争,地方铁路逐渐失去优势,企业亏损加重,经营发展举步维艰。1996年底,衡水境内地方铁路全线拆除,衡水前磨头地方铁路处企业破产,大批职工待业转岗。
从此,小火车,在衡水大地上消失。
(根据河北省志《交通志》、《衡水市志》部分篇章内容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