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饭一世界
书号:ISBN978-7-5495-2576-8
著者:周华诚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定价:30.00
中图法分类:TS971-49
舌尖上的乡愁
近来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火遍大江南北,无数人于半夜守在电视机前,一边吞咽口水,一边悠悠怀想遥远记忆中的味道——那不是别的,只是味蕾上的乡愁,一种绵延千年、散布于血脉之中的朴素情感,被丝丝缕缕地勾引出来;对故土的思念浓到化不开时,便由舌尖上集中爆发。
想一想,有多少美食的记忆,曾萦绕在我们的生命中,而今已经找不回来了——外婆用石臼打出的年糕,年夜饭时妈妈包的素鸡,冬天亲手下田挖的泥鳅,山上采的野菜;家家挂在屋檐下的腌鱼腊肉,刚从菜园摘下的通红的辣椒和碧绿的丝瓜;夏夜深山溪涧里发出雄浑叫声的石蛙,舅舅下河摸来、用柳条串了一串的红丝和白条鱼……
这些东西,不是高级餐厅里的海参鲍鱼,不是异域风情的西餐牛排或日韩料理,也根本没有名厨大师调制,没有小提琴和钢琴的佐餐。它只是最最普通和日常的材料,每个中国家庭都会做的,扔在锅里油盐酱醋大火小火煮熟的滋味。它平平淡淡,是你生活里的一部分,平淡到你都不会太注意它——但它却成为你生命记忆里的一部分,抹也抹不去,变也变不了,朴实又亲切,让远方的游子回想起来时,不由自主眼角泛起星星点点的泪光。
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快速变化、人员四处迁徒的年代。人们远离故土,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但人们在城市又何尝能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呢?这身体和精神双重漂泊着的一群人,心中乡愁是愈烧愈烈,而无着无落的味觉,又哪里不是时时在找寻着故乡的影子呢?
这本书里的大部分文章,写于三四年前。那时我离了故乡,在一座小城市谋食。所谓故乡,都是要离了远些,那模样才会渐渐清晰起来;我在小城市的露台上,张望秋天高远的天空,时时会想起乡下村庄里的味道——那些野菜,青蔬,河鲜,粥饭,哪怕平常得很的东西,都会想念。于是得了空就四处搜罗原料,自己动手做出来吃。好在小城离乡村并不远,尚可以吃到原汁原味、没有农药残留的纯天然绿色菜肴。而今我在另一个城市,离故乡自然是远得多了,虽然偶尔也去菜场逛逛、买些菜回来,但这些菜的味道,却是相当生硬、笨拙、了无生气,吃到口中,也不复有故乡的味道了……
当时这些篇章,多在深北广等城市的报纸上刊登过。现在当我重新翻看曾经写下的这些文字,竟也开始羡慕当时的闲情,可以悠然地记下这么多关于味觉的经验。这些文字是一座通向故乡的独木桥,在四处飘荡的炊烟里,在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沉沉暮色里,渐渐沉醉。
煮食这件事,伴着细致而繁琐的过程,食材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在进食的过程中,食物通过口腔、通过味蕾与人达成情感的交流,这是一种绝妙的互动。在舌尖体验一种味道之时,所有与之相关的往事、情感都会被唤醒。进食是最日常的生活程式,如果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程式里感悟独特的情感审美,则平庸的日子也会被改变,厨房里的创造性劳动与餐桌上的意外惊喜,总是会发生碰撞终而迸发出生动的颜色。
这本书写到的所有食物,几乎都是寻常之物,没有一样是珍稀或“高贵”的。大概,在“美食家”的眼里,这离“美食”的境界实在是很远。所以,这不是一本关乎“美食”的书,这本书只关乎情感和记忆——不论是舌尖上的乡愁也好,还是远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也好,一餐一饭,内里都藏着一个世界。所谓“一饭一世界”,它虽渺小卑微,却实实在在已是你生命历程里的一部分。你将携带着这一份情感的行囊,继续远行,或回到故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