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出版社“概念地图书系”开发思路简述
(2011-04-05 19:37:27)
标签:
教育概念地图中学辅导资料新课标题典 |
分类: 连篇累读 |
桂林独秀金图图书有限公司(广西师大出版社下属控股公司)总经理
2006年下半年,我们策划并启动了“概念地图书系”第一辑“中学概念地图丛书”(14种)的组稿工作。在社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营销、编辑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2007年2月、4月分批推出了理科、文科各分册,2008年7月又乘势推出了第二辑“图析题典丛书”(14种),2009年上半年又推出第三辑“速记地图丛书”。
“概念地图书系”推出数年来,已经形成3套40多个分册、年销量数千万元的规模效应。该书系能持续得到读者的认可,打开并占领一定的市场,让人欣慰。在此分析其原因,寻求在当前形势下开发教育类图书的启示,希望能得到各位对“概念地图书系”的关注与帮助。
一、原因
1.引入了新的学习理念
《中学各科概念地图系列丛书》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理念为指导,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原理,通过独特的构图方式分学科编写的新型工具书。2001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试行的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与已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强化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循着这个方向,我们在考虑丛书应该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时,选择了在欧美国家中盛行的认知工具——概念地图。这种方法对创造性思维与主动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注重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在组织编写时,我们要求作者用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呈现方式展示概念或重要双基知识在应用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地图这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或称认知策略),促使学习、记忆过程变得更主动、更有效。
“概念地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Joseph D. Novak教授在上个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在概念地图的构图中,通常将与某一主题有关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再用连线将其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并在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其构图方式与世界“大脑先生”、记忆大师Tony Buzan 1971年发明的思维导图类似,因此,有人也把概念地图称为思维导图。概念地图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美国学生认知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所提供的教学范例和软件资源中可看到
许多优秀的概念地图。我们将概念地图引入本丛书的编写,用“图示”取代传统的文字叙述,目的是要将作者的思维可视化,使读者在阅读时,就像看老师的课堂板书,学习、记忆过程更直观、形象。
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主义学习原理认为,要记住知识并懂得其含义,新知识就必须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用概念地图梳理知识,恰好能够清楚地把知识的整合过程用可视化的图形表现出来。在本丛书的编写体例设计上,我们设计了三类概念地图(“本单元概念地图”、“重要概念导源图”和“解题思维导图”)来展示知识的构建与运用,希望学生能加深对概念体系、知识体系构建过程、要点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思维过程的理解。
2.利于学生大脑的协调开发
我们利用概念地图将主要概念或主要双基知识点与下级概念或下级双基知识、图像、颜色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左、右脑的共同参与,因而易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现代脑科学——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大脑是由神经回路、神经元核群等组成的四级层次的网络系统。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这样的网络系统来完成的。概念地图中概念的分层级排布和概念间的交叉、链接与关联线共同组成的图形,就像大脑记忆系统信息处理时组织知识的模板。我们用这种图形表示的概念(或双基知识)体系——概念地图,有利于引导人的记忆系统分层级地、系统地组织信息,充分发挥了人脑思维的自然功能,使主动学习、回忆和复习更快捷。概念地图的引入和灵活使用,应该是我们这个书系开发成功的关键。
在“概念地图丛书”中,我们设计的“本单元概念地图”,按知识模块分单元构建“地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或知识体系;图中分层级呈现、用线条连接,还可提示知识重点,搭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的关联。
在“图析题典丛书”中,我们设计解题思维导图,以可视化图形揭示概念(或双基知识)在解题时应用的基本思路,举一反三,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解题方法。
二、启示
1.应善用资源,多做市场调查
我们的“大全系列”,在策划出版之初(1997—2000),年销量曾经多年在20万册/种左右,到2005年后快速下降到七八万册。主要的原因如:同类书太多,知识呈现方式过分趋同。在图书改造中,我们进行了教辅类图书市场调查,发现其他书的一些亮点,如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一卡通》、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卡全》,以及后来看到的《表王》、《易用表》等,这些用表格呈现知识的教育图书,显然比全部用文字叙述的图书更有新意,被我们确定为改编图书的方向。“概念地图书系”就是在这种思考中起步的。
2.深入领会教育改革精神和新课程标准
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其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强调学习过程教学的改进,使学生知其言并知其所以言,而不是一味追求学习结果。概念地图用于教育类图书的编写,是我国教辅出版的一种创新。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推进的基本目的,编写理念是适当超前的。
3.应不断改进图书编写方法
无论是“中学概念地图丛书”,还是“图析题典丛书”,在知识呈现上我们都使用了概念地图,而概念地图的制作都是通过编辑软件来制作的。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的时代,学习电脑技术,掌握新的编辑软件,学会利用网络,从网络中吸取新知识、新技术,对教育类图书的开发是很有帮助的。
从“概念地图书系”开发、出版、走进市场的过程,我们看到了成功,也看到了危机:我们的跟风者已经出现。作为领跑者的我们并不惧怕,我们将以不断推出的系列新书把跟风者甩开。
详见: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_pub.php?key=�����ͼ
广西师大出版社博客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