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图书的填空式营销
(2009-04-02 16:19:51)
标签:
出版营销书店高校市场财经 |
分类: 连篇累读 |
姜革文(本社副社长、副总编)
有一种说法:人生就是一场考试。这场考试中,营销人对于市场信息而言,要会做思考题。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很费思量;对于读者、客户而言,需解决其渴望了解的相关事宜,要善于做问答题;对上级而言,要能够提供选择题: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应该提供建议,排出一、二、三、四。领导不是万能的,离开了部下的建议,也很茫然;对于日常的营销工作而言,要善于做填空题。
“空”有三种。
一是指像做填空题一样,把应该得到的市场份额抢回来,这是最本质的涵义。试以区域性的教辅为例,不少区域性的教辅市场,目标读者有多少,包括哪几个县、市,很容易计算。那么,假定一个目标市场份额,即可为此进行填空式营销,一题一题地做,一地一地地抢,不留漏网之鱼,不留死角。你应该有多少客户?实际上已经做了多少客户?这个中间,有一个差额,这个差额说明仍需完成多少个填空。不同类型的图书,销售对象不一样。大众读物,目标是按区域书店来划片、分级管理;高校教材的销售,就是把目标高校一一列举出来;中小学新课标教材,则先把实行新课标的省、市、自治区列出来;文献类图书,目标是各大图书馆、研究所、方志办公室,等等。在网络时代,还有很多志趣相投者的网上社区,通过这些社区,可以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空”。
二是要把出版社的书款的“空”填上。哪些快到账期了,需要提醒;哪些已经到账期了,需要执行;哪些已经超过账期了,需要不断地催讨。
三是要注意感情填空。填空式营销的对象,或为批发商、零售商;或为图书馆采编;或者为教育局勤工办的负责人,总之,是在与人打交道,人是有感情的。与人打交道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心理填空。善于心理填空,奇妙无穷。一般而言,老业务员有人脉资源,做填空题比较快。不少客户,每天要接待的业务人员众多,无法面面俱到,而熟悉的老朋友是要网开一面的。人与人打交道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个业务员无论多么努力,仍然不被认可,无法完成填空,这种时候,就要考虑将业务员换片管理了。
填空式销售,就是发现“空”,辨别“空”,填好“空”。把相关客户管理程序化,科学化,让销售建立在一个有序的方阵上,一目了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填空式营销有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要制定整体和局部的填空计划。从横向的来看,在全局之中,重点分明,层次清楚。处理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即重点,采用重点客户拉动、示范的原则。高考类的图书,要在某地火起来,此地最权威的高中是否使用,至关重要。立足一个点,建立一条线,打开一个面。从纵向的来看,时间的节点要非常明确。把握节奏,要处理好规则填空与不规则填空之间的关系。所谓规则填空,就是业务的发展,是能够按照正常的时间节点来办事的,比如,中小学教材,春秋两季发教材的时间大致是相同的;中小学教辅,也有自然想销售高潮和低潮;不规则填空,主要是大众类的图书,读者的启动情况、市场的跟进情况,是不规则的,需要保持密切观察、及时跟进。计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订正和调整。没有计划,没有章法,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空,难。
哪些是“空”,哪些是“坑”,要审慎辨别。比如,在一般人眼里,给大学图书馆做馆配风险比较低,大学是事业单位,有财政拨款。总体言之大致如是。但是,因为高等教育国家投入不够,很多学校经费不足,拖欠图书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图书的利润很薄,真让人如履薄冰。
再次,有把握的空先填。那些有把握的,或为老客户,或为业务员铁杆朋友,或是客户本人很急需,总之,产生效益的把握性很好。效益优先,成长第一;还要注意品种、数量、折扣、回款时间等细节,良好的细节管理带来良好的工作节奏、良好的业绩。
填空式营销,绝非一劳永逸,而是一项需要不断重复的工作,是图书营销的最基本招式,也是最难的招式。《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听说黄蓉要给他炒白菜、蒸豆腐,不禁心痒难耐:“洪七公是老吃客,知道真正的烹调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显出奇妙手段,这道理与武功高手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现神奇,那才说得上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金庸此语,通吃!